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8487449
20世纪是经济体制不断创新与调整的时期。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案》。该法案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10-85美元的养老金。罗斯福解释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

这与我们惯常的思路好像不一样。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而且罗斯福执政才刚刚进入第三个年头。这时他急急忙忙搞社会保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度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时经济危机的主要问题。

                                                                                                              ——孙立平《重建社会》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当时经济危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罗斯福的解释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苏联宣传画
(2)1925年12月,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能自立生产必须的装备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结合所学说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存在哪些弊端?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1992开发上海浦东。
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近4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两倍多。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中国年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和世界有怎样的意义?中国对外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年,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你有何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决定着以农为本乃治国之要,小农生产的稳定与否,是社会统治安危兴亡和最敏感的晴雨表。封建王朝不断的兴衰更替中,不断积累起诸如土地兼并、水利失修、吏治腐败乃至内乱外祸,到王朝末年,必然产生小农生产的严重蒌缩,农民生计无着,被迫离乡背井,造成大量流民出现。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小农破产的重要因素。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原先依托着旧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和社会权益的相当一部分人口会在吐纳代谢的高速社会运动中被无情地甩出轨道。近代的畸形社会中,原有的旧模式流民仍不断再生,又诱发出更多的流民.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就任后,1933年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令”,授权总统整顿银行业,恢复金融系统。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成立“联邦紧急救济总署”,通过该署对失业者进行直接救济,但罗斯福只是把“直接救济”作为权宜之计。1933年陆续成立“公共工程署”,“民用工程署”,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大批失业人口重获就业机会。

——摘编自王金虎等《美国历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为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困难,截止1949年11月26日,北京市共计发出粮食21万斤,1949至1950年冬,成都市共发救济粮食596.66万石。天津解放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给城市贫民和失业工人发放小本贷款共计6000万人民券,以帮助他们开展生产活动。武汉市1950年6—8月,全市完成解放大道等道路修建工程,修武金堤等50余公里,共招募失业人员8000多人。中共中央制定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劳资两利、公私兼顾”政策,对公营和私营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积极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史上流民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分析流民问题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问题严重的原因,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失业政策的共同之处。
2020-04-26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   国会于1938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通过改革,英国通货膨胀率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

——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主义”产生的背景,归纳撒切尔夫人在经济领域调整的措施,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
2021-05-14更新 | 1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经济政策是国家意志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一五”计划的宣传画《五年计划,四年完成》。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发行的宣传海报《WorkPaysAmerica(工作付酬的美国)》。

材料三《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年代及版次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措施是什么?有何目的?

(3)从材料三中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2017-12-14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