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9 题号:8553949
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制度创新的表现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祔(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新唐书·狄仁杰传》


(1)材料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与此有关的最早制度是什么制度?为什么会出现“三思立,庙不祔姑”的现象?
(2)李显曾被封为庐陵王,这类似于古代早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初衷与结果又是如何?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
2022-02-23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4)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2018-10-15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西周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身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调节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势力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这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基础。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材料二   除了向周边部族征战,西周很少发生战争或动乱,到第十任天子周厉王发生“国人暴动”时,西周已基本上稳定了200余年。西周是统一局面下实行地方分权,诸侯掌握着地方的军事和财政,但至少200年还没有一个诸侯搞分裂。这是为什么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为什么200年没有出现诸侯分裂和政局动荡的局面?
2020-10-13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