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9 题号:8728734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材料三   1935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这些措施造就了中产阶级,建立了社会保障,创造了走出危机的条件。新政一改此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摘编自吴海山《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以美国三次大危机为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及主要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的主要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说:“在美国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职业介绍所前求职的失业者
图二 蓝鹰标志图案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  )
①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自由企业制度前提下的改革 
③罗斯福新政的出发点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④政府不干预私人企业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罗斯福针对图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针对图一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图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对当时的美国有何影响?
2013-06-24更新 | 2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55%。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二: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全国工业复兴法》

材料三:罗斯福则认为胡佛的理论是让富人更为富有,让富人手指缝里的残羹冷炙落在普通人头上,而他(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1)材料中反映出美国存在什么问题?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政府采取的针对性举措。
(2)据上述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具有的特点。
2016-11-27更新 | 1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经历了艰苦的探索。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到20世纪中期,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最终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肖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和“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政策分别指的是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共在经济体制上摆脱“路径障碍”有何重大举措?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政府的作用发生的怎样的变化?罗斯福新政实施有何影响?

(3)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2018-04-22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