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 拿破仑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8885265
学术界在论及“孙中山让位”、“拿破仑称帝”等问题时,看法、评价是有分歧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

——《孙中山“让位”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的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知识点】 拿破仑 孙中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奥托·冯·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1862年9月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并非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宰相”的绰号。担任首相期间,俾斯麦在1866年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奥地利,1870年又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军,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俾斯麦靠“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还帮助法国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残酷镇压工人运动,但同时又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养老、健康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

苏联历史学家叶鲁萨里姆斯基说:“他(俾斯麦)不仅仅是1848年不彻底的革命的掘墓人,同时也是这场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句话可以说是精当而形象地概括了俾斯麦复杂而又矛盾的一生。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普法战争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铁血政策”的表现并加以评价。

2017-05-09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读史料并对其进行合理解释,是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依据示例,回答问题。
示例: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注:豆,古代盛食器具。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概述宴饮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品摆放有一定规定;食具使用有一定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

试题:研习拿破仑相关史料并进行概述和解释

史料
(那波伦)于嘉庆八年,篡位称尊号,在诸国以上。与英吉利、西班亚、破路斯、峨罗斯等国,战无不胜。于嘉庆十七年,倾国往攻峨罗国,长驱直入其都,被火焚溃而退。冰雪交侵,饥殍满路,于是峨罗斯与破路斯国连和合从,以驱佛(法)军。日耳曼国又乘其后,又协英吉利东国等,合攻佛国。于是那波伦失位,退居小岛。……英人又合破路斯军击之,那波伦败降,遂谪死于海岛。
                                                                 ——魏源《海国图志》
(1)
概述


(2)
解释


2020-01-17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具有时代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比较古代中国与西方法律思想的差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拿破仑法典》是欧洲第一部民法典,它体现了民法的若干原则:如第八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平等的民事权利;又如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该法典用一千多条文规定契约,如“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拿破仑法典》不仅影响欧洲的立法,而且影响了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民法参考了《拿破仑法典》,一些国家全文照搬,一些国家略加修改。恩格斯指出《拿破仑法典》是“全世界法典编幕的基础”。

——摘编自宣善传《从拿破仑法典的实施所想到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法典》的原则,分析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1907年4月,清民政部奏请厘定民法:“查东西各国法律,有公法私法之分……二者相因,不可偏废……中国律例,民刑不分,而民法之称,见与《尚书孔传》历代律文,户婚诸条,实近民法,然皆缺焉不完……拟请饬下修律大臣斟酌中土人情政俗,参照各国政法,厘定民律,会同臣部奏准颁行,实为图治之要。”1911年8月《大清民律草案》完成。法律涉及民众的财产、身份等私权关系,与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包括总则、债权、特权、亲属、继承五编。前三编主要以日本《民法》为草本,同时也参考了德国、瑞士的《民法》,而后二编在采纳近代民法斟酌原则的同时,也较多地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习惯。

——摘编自曹全来著《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角度,解读晚清时期中国民法的发展。(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与分析逻辑清晰)

2018-03-07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