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一战的经过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91023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领土上肢解、经济上榨取、外交上孤立、军事上限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

——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分别在三个方框内填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及其地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领土”为例,说明法国是如何通过《凡尔赛和约》“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的。结合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史实,简述法国“追逐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近代欧洲的历次战争不同,一战的规模、血腥程度及影响,都远远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开战之初,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战争就像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一样,经过一两个大的战役,最多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见分晓。但谁也没有料到,战争一打就是四年多。战争中,大工业催生出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飞机、坦克相继亮相,毒气、潜艇轮番登场。在壕沟、铁丝网、机枪、巨炮构筑的现代化阵地面前,成千上万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灰飞烟灭。一战的战场不仅限于欧洲,在非洲、亚洲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斗。这是一场翻腾四海、震荡五洲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12-06更新 | 1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   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是西线基层部队自办的出版物,其内容、立场和视角与官方出版物多有不同,英军、法军、美军和德军都有出版。堑壕期刊由陆军的步兵、炮兵、工兵等部队自办,部队杂志则由医院或医疗船、战俘营以及救世军、“士兵妻子与母亲联盟”等民间组织自办。二者主要刊登诗歌、绘画、短篇小说、笑话、戏剧和文章,绝大多数作者使用匿名或者化名,此外还有一些商品的广告。这些内容直接来自于或服务于前线官兵,收藏了官方档案所忽略的战地生活与战斗的信息。

——贾珺《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的两种研究路径:从新军事史到军事环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堑壕期刊和部队杂志的作用。
2020-07-01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84日,英国正式对德国宣战,英国皇家海军随即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其中,军事封锁的任务主要由部署在本土的英国大舰队承担,军事封锁的战略目标是切断德国通向大洋的道路,将德国公海舰队封锁在港口及近海内。商业封锁旨在封堵德国的海上贸易,阻止它从海外获取战略原料。除在欧洲海域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外,英国还派出分舰队游弋于世界各大海域,对德国商船实行驱逐或扣留,力图将德国逐出世界贸易体系。战争前期,德国公海舰队始终无法冲出北海封锁圈,德国进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如德国粮食进口由1916年平均每月的20063吨下降到1918年上半年的989吨。日德兰海战后,英国对海洋的控制显著增强,海上封锁体系更加严密。191811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哗变。

——摘编自胡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海军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英国海上封锁战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英国海上封锁战略的影响。
2022-05-09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