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9168863
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否能有效地实施统治,和当时选官制度存在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选官制度的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唐之制度科举》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这些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分析科举制有何积极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所谓“察举”和“征辟”乃是一种强迫的推荐制度。起先所举者谓之“贤良方正之士”……其影响所及只有使被举而得官者终生与举者、辟者保持恩泽的关系,而将公事视为次要。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数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邹容(清末革命家)也说:“至于科举清要之选,虽汉人据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补缺难于登天,开坊类于超海。不过设法虚縻之,戢其异心。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县教育等职,俾以无用之人,治无用之事而已。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竟登至大学尚书侍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垂老气尽,分余沥于满人之手。然定例,汉人必由翰林出身,始堪一拜,而满人则无论出身如何,均能资兼文武,位裁将相,其中盖有深意存焉。”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察举”和“征辟”制度盛行于什么时期?推荐的标准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有何弊端。
(2)材料二中“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它初创于什么时期?结合材料一,说明哪种选官制度更合理。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你对清朝科举制度的认识。
2019-12-31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隋文帝杨坚毅然废去九品中正制度,按德才标准选拔官吏,行科举之制。隋代的常选有进士、明经和秀才。隋代开科考试选拔人才,尚未形成一种完备的制度。到了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扩而大之。取士之科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科,其他医、卜、星、相、琴、棋、书、画均可登科。科举除常举外还有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科目多为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均可应试,但不是经常举行,制举录取人数一次只一二人到五六人,因而在科举考试中不占重要地位。唐代积极推行和发展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开辟了入仕的途径。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开科考试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对科举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020-01-11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        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三        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                                     ——以上材料均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以来法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论述科举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2015-07-02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