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0 题号:948948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个新年在佛罗伦萨竟发生了一场要命的瘟疫,人们认为是因为自己多行不义,天主大发雷霆,降罚于世人,所以惩罚自己的身体,用苦修来洗刷罪行。……也有很多人认为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左右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两种对待瘟疫的态度,它们有什么不同?
(2)据材料一说明第二种生活态度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思想?如何评价这种新思想?
(3)材料三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五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4)材料四、五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017-11-01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逆时与顺时: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问题
(1)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该如何解释把孔孟视为“逆时之士”,而把荀子称为“顺时之士”?
(2)董仲舒又是如何顺时而为的?
2019-10-23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并简要评述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11-06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