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皇帝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9571531
“治理有效”一直是古代中国历朝政府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打击原六国贵族的反秦活动……!秦统治者构筑起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恰似一座金字塔,高踞塔尖的是封建皇帝,而压在塔底的则是劳动群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 随着市场交易活动渐趋繁盛,市内店铺为扩大经营空间,逐渐出现私造偏铺、乱起楼阁等情况。《宋刑统》规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1024年,仁宗诏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立表木(界限)毁拆。”

——摘编自李永《繁华背后:“违建”侵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材料三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入统中原后,以许衡、姚枢为代表的中原士人在社会动荡、文化衰微的背景下,慨然以道自任,弘扬儒学,推行“汉法”,教化民众,对有效治理地方和传承传统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王玉德、冯志根《元代中原士人与文化传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构成秦“金字塔”统治机构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主要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都城出现“侵街占巷”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纳北宋政府的应对措施。
(3)据材料三,归纳元代“中原士人”“治理地方”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有效治理”对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
(1)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的中央官制与地方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
(3)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
2021-04-19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并采用以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三   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的特点。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追唐,元承宋制……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官,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日“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材料 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1)材料一中秦始皇的态度和做法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有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是如何演变的?
2019-10-1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