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辛亥革命的评价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9637505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研究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演变。

问题一:史料研习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二:理论指导


(2)西方对中国的入侵打破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新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理论来源基本主张实践过程结果
康有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实行君主立宪制失败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但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三:问题讨论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


(3)根据所学知识,史论结合,阐释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中形成了汉满民族妥协、南北政治妥协和孙袁权力妥协三大妥协,这既是参与政治各方发挥政治智慧的结果,更是革命的大势所趋所逼的结果。三大妥协使得辛亥革命以较小的代价和低烈度的震荡实现了共和政制的跃迁,结束了秦汉以来垂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薛恒《辛亥革命中的三大妥协及其历史遗产》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大妥协”的看法。
2021-02-02更新 | 7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种看法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材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由少到多,其认知也在发生变化。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017-04-19更新 | 15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有关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教训言论分类统计表

1914—1915年1920—1925年
革命党内部的分裂、涣散、组织不纯,未建成一个真正的革命党,及“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破坏作用912
未实行三民主义革命方略,与封建势力妥协没有真正的革命目标和理论37
国民觉悟低;未依靠、宣传、发动民众只依靠少数人的军事斗争119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认识到反对封建军阀必须反对帝国主义16
封建军阀的窃夺、背叛212
未建立三民主义的革命军队6
其他具体原因:个人的软弱、失误,未及时北伐,未行地方自治,约法有缺陷,等等36

——摘编自李侃等《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认识过程,请说明两个阶段的不同,并分析后期变化的原因。

2019-03-21更新 | 1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