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5 题号:9797583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与恩格斯一起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1)李大钊是最早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请说出他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名称。并指出当时促进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请分别举出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主张。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经济上“根本转型”的内涵。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所学知识列举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名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大钊在自己领导农运的实践基础上,并“花了很大的工夫,调查、统计研究土地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了中国农民破产日益严重的趋势,于192512月至19262月写出《土地与农民》,它是李大钊关于农民问题思想最为集中、最为深刻的反映。李大钊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在革命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农业和农民的出路是切实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耕地农有”的口号;领导农民革命,必须依靠贫雇农组织农民协会;农民土地问题的真正解决,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才能完成。本文是关于中国农民问题最全面、最富前瞻性的论述,深受中共党人的推崇,被毛泽东选为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习材料。

——据张存梅、孙庆新《试析李大钊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能够写出《土地与农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土地与农民》的意义。
2022-03-16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

1845年

第一部合著《神圣家族》首次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要原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845—1846年

合作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1847—1848年

合写《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欧洲革命爆发后,直接参加并领导革命。创办报刊宣传革命,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1864—1867年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马克思出版《资本论》第一卷,首次阐明剩余价值学说,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历史读本(世界史)》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的,一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一方面,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方面,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摘编自杨煌《从百年党史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马克思、恩格斯主要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简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023-02-15更新 | 2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著名史书《史记》与《汉书》,基本上都是私家修成。而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府除了有专门管理图书资料的机构与官吏外,还有专门撰写史书的官吏与机构。至西晋 时期,史学已经脱离经学,成为独立的学术门类。刘宋时设史学馆,与玄、儒、文并重而 成为四学之一。尤其到了南朝时期,文史之学已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六朝时期,略 有文采的世家大族子弟,大多留心于史书的著述,私家修史之风甚盛。……而且,见于《隋 书经籍志》中的史书,绝大部分都是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且把史书划分为十 三个类别,从此,“正史”名称正式出现且排在首位。……同时,与官修史书兴盛的同时, 因社会的动乱不安而有更多的人从事私家修史。甚至于有关佛教、道教史料也纷纷涌现。

——整理自高敏《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的兴盛及其特征和原因》等

材料二 1842年魏源著成《海国图志》,标志着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出现质的飞跃,…… 1902年,梁启超撰《新史学》,是近代史学演进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他激烈地批判旧史, 其理论基础是国民意识和进化观念,宣告从理论到方法迥然不同的新史学时代的到来。 1929年,郭沫若著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近代史学因而出现第三次飞跃……他是马 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此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中国史学近代化的主流。

——整理自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


(1)据材料一,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繁荣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中国近代史学出现三次质的飞跃的理由。
2019-12-27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