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9841615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把公元前6世纪前后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的文化突破现象,称为人类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包含的成就有
①《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②印度佛教抨击种姓制度森严的等级体系
③希腊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奠定西方文化传统
④中国儒家、道家学说创立并出现百家争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对于“良工”认识正确的是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C.体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D.推动了诸侯的争霸斗争
2015-01-16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战国时期,田齐政权以稷下学宫为基地,招揽天下文学游说之士数百千人,当时各派的著名人物,纷纷登上稷下学宫的讲坛,奏出了一曲百家争鸣的交响乐。各诸侯国纷纷效法,设宫开馆、招徕人才,礼贤下士一时成为风气。由此可见,各诸侯国设立学宫
A.体现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营造了文学研究的宽松氛围
C.适应了诸侯国现实政治的需要D.致力于推动百家思想的融合
2020-11-20更新 | 1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已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制天命而用之
2017-10-03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