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 教育的复兴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99640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材改革历经曲折发展。



请根据表格提供的材料,围绕教材改革变化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任何一时段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知识点】 教育的复兴解读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1977年冬天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
1978年3月18日至3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有6000人参加会议。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
1977年底胡耀邦在党校创办的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文章,论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达到了高潮。
1978年,小岗村的18家农户为了能吃饱饭,“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率先实行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结合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围绕“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5-25更新 | 36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7年以来部分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年份高考作文题目
1977年(河南卷)《为抓纲治国的大好形势而拍手叫好》、(西藏卷)《我的革命理想》、(上海)《知识越多越反动》
1978年《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1985年以化工厂排放毒气为材料,写一封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
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
1994年《尝试》
2001年《诚信》
2002年《要不要救一个陌生人》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2009年(江苏)品味时尚
2010年(辽宁)讨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现象

(注:未注明省份的是当年全国卷题目)


围绕上表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8-01-15更新 | 24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一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抗战爆发后,教育界内部也围绕着如何制定新的“战时教育方针”而展开了论战。主流的意见是……学科要调整,以军事课为主;教育对象也要调整,须“以民众为对象”,“高中以上学校与战事无关者,应予以改组或即停办”。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俊升认为教育是百年大计,只可因战争做若干临时调整,而不能全盘改弦更张。胡适向蒋介石进言:“国防教育不是非常时期的教育,是常态教育。”陈诚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其高度赞成学校内迁,将学生誉为国宝,鼓励他们于国家危难之际努力完成学业,因为十年之后,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他们手里。1939年3月,蒋氏在重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说道:“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
——据《抗战期间的中国教育奇迹》
材料三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同志亲自召集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征求大家对当务之急问题的意见,即“科学研究怎样才能搞得更快更好些,教育怎样才能适应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适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要求”……邓小平把招生与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得更为透彻。他说:“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他进而说:“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邓小平同志身体力行,关心招生,并将其作为大事来抓;同时把招生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来看待,足以见其对国家民族复兴的深谋远虑,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
——摘编自《全面领会理论,科学对待考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抗战爆发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3)概括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二中教育方针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2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