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1-12-25 36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段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近年来,平塘县全面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茶、菜、畜三大主导产业生机bó fā_____、稳步向前:工业转型持续推进,以“石土经济”、能源开发等为重点的工业格局巩固提升,农、工业发展xiāng dé yì zhāng_______;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持续井喷,商贸物流欣欣向荣。

2021-12-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钱早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B.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不仅是社交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电影总是让人瞬间体验悲欢离合所有的情感,使观众心甘情愿变成视觉影像的俘虏。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较易(0.85)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2)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3)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后来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余光中《乡愁》)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沁园春·雪》中在上下阕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填写)
2021-12-2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4.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雨果,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选择题 | 较易(0.85)
5. 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021-02-10更新 | 437次组卷 | 4卷引用:练习15 名著导读-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九年级语文(部编版)

五、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6.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文中的“虐待”指什么?你如何评价傅雷的这段话?
2021-12-2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①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就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

②对我来说,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③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一是从软笔到硬笔,二是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④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人少了,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我们常常能看见,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⑤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其次,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让他们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不存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⑥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对汉字、汉语认识的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⑦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我们对汉字、汉语的重视程度正逐年提高。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⑧作为一名学中文出身的学者,我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现代人使用汉字时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技术的发展,求快的心态。B.学生课业重、压力大。
C.人们主观上的轻视。D.电脑的发明阻碍了汉字的发展。
8.通览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9.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遗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10.请从“月”“休”这两个字中选择一个阐释汉字的“形之美”或“意之美”。
2021-12-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冷雨热茶

①夏夜,一场暴雨扑灭了北京的燥热。我从单位出来,顺着街边屋檐的水帘躲进了最近的一处公交站。

②打车软件提示我,没有人接单。再试试看吧!没等我的指尖碰到屏幕,耳边就传来一阵汽车的鸣笛声。我抬头一看,一辆出租车打着双闪缓缓靠近。

③我以最快的速度钻进车里,还是没躲过暴雨,身上被淋透了。“小伙子,淋湿了吧!”一口标准的北京话。我抬头一看,灰白色寸头,眼睛眯成一弯月牙的司机正看着我,满脸热情,就连皱纹也显得红润饱满。

④我擦了擦身上的雨水,浑身发冷,正准备找个舒服的姿势蜷一会儿,等待到站,忽然,一个暖水壶递到我眼前。“冷吧?喝口热茶!”司机师傅左手把着方向盘,眼睛看着前方,右手也不知从哪里掏出个暖水壶在我面前晃悠着,示意我喝一口。

⑤此刻,我最需要的正是一口热茶。我连声道谢,赶紧打开喝了一口,一股暖流直达丹田,浑身舒坦。

⑥“嘿!怎么样?我这茶可是好茶!”他得意地笑了起来。我算是爱喝茶的人,逢茶便要品一品。然而眼前的这一壶茶,我实在是难以判断。能喝出来,这是绿茶,但闷泡时间太长,管你什么明前雀舌,还是雨前甘露,早已喝不出滋味来。但在这一刻喝下的这一口,犹如来自天堂的甘露,令我感到极大的幸福。“嗯!好茶!舒服!”我把暖水壶还给他,竖起大拇指,一半真心,一半礼貌。

⑦“哟!看来我泡得还算对路子!实话跟您说,其实这茶是别人给我的,好在哪儿我也不知道,要不您给我说说?”一听我的评价,司机师傅来了兴致。

⑧我没敢接话,赶紧试着岔开话题:“这么大的雨您还出车?”话一出口,他脸上的热情好像在一瞬间消退了。他用右手拍了拍怀里的暖水壶,说:“明天啊,我这辆车,连同我这个人,要一起退休啦。”他眼里闪过一丝黯淡的神色,“偏偏今儿下这么大雨,我后来一想,都最后一天了,下冰雹也得出车啊!”

⑨我问他:“您开了多少年出租?”他伸出右手,比了个一,又比了个五。“这个数,我跑了十五年出租,到明天我正好满六十,嘿嘿!退休!”我算了算,又问他:“那您之前做什么呢?”

⑩大概是没有哪个乘客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算是打开了话匣子,一股脑儿地跟我讲起自己的奋斗史来。

⑪他出身工人家庭,子承父业,在首钢当了十几年工人。“我是个爱自由的人啊!后来就辞职了,出来做生意。不过,我这人太实诚,干买卖总吃亏。”说罢自己又嘿嘿地笑了起来,有些腼腆,仿佛在嘲笑着从前的自己。

⑫不等我问,他接着说起来。“我干买卖那会儿,我一哥们儿,老于,就在开面的了。那会儿开面的可了不得,一个月万儿八千的不是问题。他一直让我跟他一起干,但是我倔啊,要自由啊,就一直没干。后来钱亏没了,婚也离了,才又想起他来。他倒是够意思,还让我跟他一起干。”

⑬正好是红灯,他两手一摊,侧脸看着我:“那时候我开车手还生呢,但是也得挣钱啊!老于就让我跟他开对班,他白天开,我晚上开,挣个生活费。谁知道,我这夜车一开就是十五年。”

⑭“你这哥们儿挺够意思啊。”我说。

⑮“他喜欢喝茶,每天交车的时候就泡壶茶留在车上给我,说晚上喝了不困。”

⑯我总算知道了这热茶的来历。

⑰“我跟他特有意思,每天都见,又每天都不见,见面不到五分钟就交车走人。倒是他这个茶我喝了十五年,对茶比对他有感情。”说罢,他又嘿嘿地笑起来。

⑱“等你们俩退休,就可以好好喝茶啦。”我笑着说。

⑲“本来是有这个打算的,但是老于,他年前生病,死啦!”

⑳我有些尴尬,他却丝毫不觉得,又拿起暖水壶,喝了一口。

㉑“你说他一开出租的,最后脑袋里长一东西,逗不逗?我都想问问他,你开车的时候都在瞎琢磨啥?”他的语气里是真的有些愤恨,好像在认真地质问老于,怎么就不能老实点儿?怎么就生了病呢?吧嗒了一下嘴,他又说,“后来这个车我就接过来了,还是晚上开,白天太堵了!”

㉒“我嫂子把他剩下的茶叶都给我了,但是,我十几年都喝现成的,不会泡啊!弄了半天也不是那个味道。你说这茶是不是挺奇怪的东西,不就是开水冲吗?怎么味道就是不对呢?”

㉓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两个人同时陷入了沉默。沉默了半晌,我到家了,雨势也终于小了一些。我刚下车,就听见他在我身后摇下车窗,对着小区门口值班的保安喊:“兄弟,有热水吗?给我续一点儿!”

㉔这座城市被一夜暴雨冲刷得一片狼藉,天亮后,又很快恢复了平静。我坐在窗边,鬼使神差地,泡了一杯绿茶。我知道,今后北京的街道上,又少了一辆出租车。它们的外表一模一样,内里却有不同的温度,唯有在冷雨之中,才能显现出来。

11.结合选文内容,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⑧段加点词“消退”生动形象地写出司机想到明天要退休再也不能开出租的黯淡之情。
B.选文⑪⑫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司机师傅和老于的交往,突出他对老于的深深怀念之情。
C.选文第㉒段,司机师傅说,“怎么味道就是不对呢?”原因是老于病死了,他只能自己泡茶了,但是泡茶的技术远远没有老于好。
D.选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交织行文,使文章内容丰富,结构紧凑。
1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3.选文第⑥段为什么说“一半真心,一半礼貌”?
14.说说题目“冷雨热茶”的深刻含义。
2021-12-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0.4)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①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②桴:鼓槌。③栖鹘:宿巢的老鹰。④噌吰:形容钟声洪亮。⑤涵淡澎湃:波浪激荡。⑥窾坎镗鞳:击物声和钟鼓声。
15.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提示原文摘录解释加点字
课内迁移法:晓雾将歇——《答谢中书书》余韵徐(1)
追本溯源法:“莫”的字形演变过程
夜月明(2)
成语推断法:一窍不通、七窍玲珑空中而多(3)
查阅字典法:①危险;②近于;③大概、恐怕;④同“怠”,懒惰与余同(4)

16.文章结尾处作者再一次提到了郦道元和李渤,照应开头。请你仔细品味文中的一“叹”一“笑”,分析作者对两人的态度有何不同,并阐述原因。
17.下列哪一个选项的纪年方法与文中划线处最接近?(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记承天寺夜游》)B.晋太元中《桃花源记》)
C.庆历四年春(《岳阳楼记》)D.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
2021-12-2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①董传:洛阳人,曾在风翔与苏轼交游。②粗缯:粗制的丝织品。③瓠叶:《诗经·小雅》的篇名。④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⑤囊空不办:引自《南史·虞玩之传》。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⑥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
18.下面诗句中表达了苏轼对朋友董传的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B.“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赞赏董传的志向积极向上,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并鼓励他出人头地。
C.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这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董传只有赞美,没有安慰。
D.综合起来,诗中抒发了对董传生活贫困但腹有读书,气质华美,人生追求积极向上的赞赏和鼓励。
19.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请谈谈你对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解。
2021-12-2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九、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用下面所给的材料试着创作一首小短诗,题目自拟。(提示:紧扣材料主题思想,可以发挥想象,借助一些意象,表达你的情思。)

贵州省2021年全国低碳日线上宣传活动启动

2021年8月25日是全国低碳日。当天,由省生态环境厅、团省委联合主办的贵州省“低碳生活·绿建未来”2021年全国低碳日线上宣传活动在贵阳启动。活动将围绕“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主题,开展网上知识竞赛、微视频创作比赛及随手拍、手抄报、创意海报征集等活动,让更多人参与低碳行动,关心绿色低碳发展、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有意参与者可通过进入微信公众号“贵州省单株碳汇粉准扶贫平台”“青春黔言”相关页面查看具体参与方式。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的开启之年。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贵州省将继续贯彻中央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要求,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纵深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努力完成降碳减污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今年以来,团省委也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垃圾分类·青春助力”活动,启动实施“小林长”志愿服务行动,引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大生态战略行动及绿色贵州建设实践中来。

2021-12-2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十、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下面是一班的同学们围绕贵州省“低碳生活·绿建未来”网上知识竞赛列出的事例,其中不能被入选的是哪一项(     
A.电脑待机代替下班随手关闭电脑B.节能灯代替60瓦灯泡
C.晾晒衣服代替滚筒式干衣机D.选择非电动牙刷代替电动牙刷
2021-12-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十一、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22. 为响应贵州省“团省委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垃圾分类·青春助力’活动”,九年级一班以此为话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请你给这次演讲活动拟写一份活动策划大纲。
2021-12-2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十二、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3. 观看了2021年2月1日起在CCTV-1综合播出的《觉醒年代》,使我们明白了,“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可以是一种姿态,可以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还可以是一种成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你最有体会的角度,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明确“醒”的真正内涵;②详略得当,充分表现“醒”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③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④内容健康,文体明确;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021-12-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1
选择题
4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语言表达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85根据拼音写汉字
二、选择题
20.65成语和熟语
40.4文学常识综合
50.85艾青(1910-1996)  中国诗歌
210.65拓展与运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30.8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四、名著阅读
60.65《傅雷家书》
五、现代文阅读
7-100.65立论文
11-140.65小说
六、文言文阅读
15-170.4苏轼(1037-1101)  山水游记类课外阅读
七、诗歌鉴赏
18-190.4苏轼(1037-1101)  诗
八、语言表达
200.4小作文
220.65活动设计
九、作文
23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