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后练习
河南 九年级 学业考试 2020-10-12 2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制(cái)             若(huǎng)                 物(zāng)
B.琉璃(liúli)          见(piē)                    缎(chóu)
C.珐琅(fàláng)        予(gěi)                    掠(jié)
D.惊(hài)             (qiè)                    (xī)
2018-11-27更新 | 1063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攻克了难关,那种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B.这句话撕碎了他虚伪的面具,他那诚实高贵的形象在大家心中荡然无存
C.青年人都想干一番丰功伟绩的事业。然而,事业的成功需要理想的航标。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需要意志做武器,给我们开拓前进的道路。
D.各种造型的花灯,分布在街道两侧,让人眼花缭乱
2019-08-23更新 | 1116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训练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3. 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B.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D.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哀悼死难者的钟声。
2018-08-27更新 | 407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时练习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4. 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

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______来自阅读,_______来自直接经验。______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_____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

A.虽然 更 假如 或者
B.因为 也 只要 并且
C.不仅 更 假如 并且
D.不仅 也 只要 或者
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5.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雨果,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二、字词书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字词书写 | 适中(0.65)
名校
6. 识记字音
(     )   (     )     (     )        (     )
(     )   (     )      (     )       (     )

三、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7. 填空。

①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________精神,愤怒地谴责了________,表达了对________,震撼读者心灵。

②雨果,________(国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和《九三年》等。

四、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容易(0.94)
名校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_________(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寺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圈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未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授出裁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附文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9.《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10.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11.“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12.《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3.《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   )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 ),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1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1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1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2018-09-06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步练习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综合性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9.【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2018-06-17更新 | 2711次组卷 | 40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2. 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不少于5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2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字词书写
1
语言表达
1
名著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成语和熟语
30.65词义辨析
40.4词义辨析  复句的类型
50.4文学常识综合
二、字词书写
60.65字音
三、语言表达
70.65文学常识综合
四、名著阅读
80.94文学常识综合  雨果
五、现代文阅读
9-130.4事物说明文
14-180.4杂文
六、综合性学习
19-210.65文段修改  简明、连贯、得体  对联
七、作文
220.4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