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河北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2-12-26 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从崇礼踏上草原天路,不断邂逅的,是塞北林场的林业工程。一道道山峦被森林所覆盖,蜿蜒起伏,(liánmián)不断。塞罕坝的树,天生就有着向上的牵引力,以立正的姿态长成参天大树,同西北的白杨一样,不追求婆娑的姿态,不旁斜出。从一片林,到一片绿意葱茏的“海”,塞罕坝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力之伟大的故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liánmián)____________  ②婆娑____________
(2)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加着重号的“逸”字,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y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逸”字的义项包括:①安乐,安闲;②逃跑;③超过一般。你认为该字在“旁逸斜出”中的意思是由前面哪一个义项引申出来的?请写出这个义项的序号:_____
2022-12-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崔颢《黄鹤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神话传说落笔,再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读此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乙]在杜甫的诗句中,花不只可“溅泪”,也可“惊心”,如“花近高楼伤客心”;鸟不只可“心”,还可“止泪”,如“晓莺工迸泪”。

[丙]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最后两句,讲的就是君王行仁政、得民心,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丁]李贺作诗工于设色,甚至用稂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杜甫《春望》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段文字中提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中,最符合丁段文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
2022-06-20更新 | 3688次组卷 | 53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4. 你所在的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语文实践活动,同学们想到要利用互联网了解、学习一些河北本地文化。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有同学想要找一部与河北本地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有关的纪录片,请你试着帮他们在网络上搜索,写出你的网络搜索技巧。


(2)一位同学找到了石家庄历史文化纪录片《滹沱文韵》,在第三集《建筑》中看到了赵州桥的相关内容,对赵州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他把下面的字词填入横线空缺处,组成一副描述赵州桥的对联。
碧玉环                               苍龙背
上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这首诗中的“车马喧”三个字具有明显的泛指意义,并非单纯指“车马的喧闹声”,请根据你的理解,试举一例“车马喧”暗指的内容。
6.苏轼认为这首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境与意会““最有妙处”,如果把“见”换成“望”,整首诗便神气索然。你认同苏轼的说法吗?你认为“见”与“望”哪个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2-12-26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