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湖南 九年级 一模 2023-05-11 17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小红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写“英雄人物”的句子,其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基人和开拓者,被称为“两弹”元(xūn)”,当之无愧。
B.闻一多先生是(zhuō)越的学者,热情澎(bài)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C.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zài)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镜头里,(juān)刻在共和国史册上。
D.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意志是那样地坚(rèn)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chún)朴和谦逊。
2023-05-27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小红从课文中摘抄了一些描写祖国美好自然风光的句子,其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蔼,消失在远山清色的背景中。
D.各拉丹冬的东南阳坡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2023-05-11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
2022-06-20更新 | 3689次组卷 | 53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真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4. 小红整理了一组有关“理想与担当”的句子,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无数仁人志士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书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B.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C.“责任”一词,或甘之如饴,或畏之如虎,趋避之间,最能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品格修养。
D.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这件事对我便有了责任。
2023-05-11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5. 小红梳理了一些文学与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奇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最大的特点是实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C.“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后来“社稷”被作为国家的代称。这种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023-05-1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适中(0.65)
6. 古代很多文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他们往往将此情倾注诗文中。试结合所学填空。
(1)杜甫《春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诗人望长安城所见,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痛切之情。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作者超越个人忧喜,把国家、百姓利益摆在首位的博大胸怀。
(3)《过零丁洋》中,表达文天祥不畏生死、誓将舍身报国的精神留于史册、传扬于后世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龚自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态度,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己亥杂诗》
2023-05-11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三、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7.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班上要组织一次“孝亲敬老”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唐代诗人孟郊十分孝顺母亲,他的《游子吟》感人肺腑,请用楷体将这两句诗抄写一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为宣传中国传统“孝”文化,班级计划在宣传栏上绘制《二十四孝图》里的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最适合绘制在宣传栏上?
A.老莱娱亲B.郭巨埋儿C.哭竹生笋D.子路负米
(3)认真观察下面的调查表,概括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项目清楚自己生日清楚偶像生日清楚好友生日清楚父母生日
所占中学生人数比例100%62%40%8%
(4)《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并且请根据这则材料从对待自己的角度说说如何行孝。
2023-05-08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缅怀环节一开始,80个圣洁姑娘款款走上地屏,脚下拖带出一枝枝柳条,同时在屏幕上画出古画般的垂柳图,微风吹过,柳絮纷飞,飞到屏幕四周,此时,365个男女老少出现了,他们手里捧着发光的柳条,从四周向中间缓缓行走,一直到地屏的正中央。同时,105束光冲天而起,形成光的丰碑,也让中国人不由想起给逝去亲人扫墓的情景。黄辉补充道:设定365个人,意在365个日日月月年年的思念,日日月月年年的更迭,强调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在时长302秒的缅怀环节中,主创人员更认为,不能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结束了,于是在音乐的最高潮处出现了反转,光的丰碑变成了绿色,一万多平方米的屏从正中央到四周,蔓延成一大片绿色。冬去春来,春回大地,中国人的生死观得以呈现,逝者安息,生者要好好活下去。而这也是中国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诠释,也是对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升华。

(摘编自路艳霞《中国式诗意表达“缅怀”环节》,《北京晚报》2022年2月21日)


材料二:

当地时间20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一篇题为《奥运会闭幕式上的柳枝象征着什么?》的报道中,揭秘了闭幕式以折柳作为缅怀主题的深刻寓意及主创团队的独具匠心。文章认为,折柳作为缅怀的主题颇具中国特色。在汉语中,字与字同音,意思是请即将告别的人留下。因此它象征着离别的悲伤。在中国古代,当两个朋友分开时,离别的一方总会收到一根柳枝作为礼物。运动员们经历了成功、失望和历史性的回忆,现在到了离别的时刻。因此,将柳枝融入闭幕式中再合适不过了。

英国体育网站Insidethegames在报道中,特别强调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团结与和平的呼吁,该文阐释了折柳的惜别寓意,还引申到了对后疫情时代的希望。文章称,柳枝寄情是闭幕式缅怀时刻的重点,代表着两个好朋友的离别和面对疫情所做的努力。正值春回大地之时,寓意一切向前发展,积极面对后疫情时代。

(摘编自《外媒:“折柳”“留”人冬奥会闭幕式的中国式“缅怀”》,《中国日报网》2022年2月21日)


材料三:

20152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热内卢宣布,里约奥运村将首次设立默哀区,让运动员为逝去的亲人和朋友默哀。同时,奥运闭幕式还会专门设立追思时刻,以此表明国际奥委会将会永远记得那些在奥运会上去世的人们。

国际奥委会宣布这一决定后一年,便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在20168月下旬举办的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追思时刻出现了。这个环节被放在文艺表演开始之初,由男声朗诵巴西传统的葡萄牙语诗歌《思念》,体育场内的投影则随着朗读声的韵律演绎着代表思念的葡萄牙语文字。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始,闭幕式的追思时刻环节就被固定了下来。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选择用类似葬礼的形式展示,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则展现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追思时刻环节从里约首创,到平昌的发散,再到东京的隐喻,这三个先例都为即将开始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提供了直观的样本。

(摘编自《回顾近三届奥运会闭幕式,展望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追思时刻”》,腾讯网2022年2月18日)

8.下列关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缅怀”环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光的丰碑”能让人想起给亲人扫墓的情景,这正是“缅怀”环节设置的初衷。
B.北京冬奥会主创人员认为,“缅怀”如果只停留在对逝者的思念,就没有意义。
C.此创意始于“折柳送别”的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参赛运动员的惜别之情。
D.它以“折柳”表达“缅怀”主题的创意,寓意深刻,受到了外媒的关注和认可。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奥运会举办城市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都值得尊重。
B.2015年2月,里约奥运村专门设立了默哀区为逝去的亲朋默哀。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设计“缅怀环节”的原因。
C.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追思时刻”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此后,“追思时刻”作为闭幕式的规定动作延续至今。
D.里约、平昌、东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追思时刻”,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用“折柳”演绎“追思时刻”提供了样本。
10.与前三届相比,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缅怀”环节有哪些新意?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2023-05-1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壶魂

蒙福森

①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梦如幻。

②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

③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

④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

⑤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身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

⑥王稽忽然想起《诗经·幽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鸣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溢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

⑦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

⑧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

⑨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

⑩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气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

⑪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

⑫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

⑬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

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

⑮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来:我愿意一试……

⑯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

⑰陈老的蟋蝉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

⑱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

⑲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他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

⑳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

㉑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

㉒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蟋蟀鸣秋壶”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形象。
B.④~⑥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蟋蟀鸣秋壶的精美绝伦。
C.第⑨段采用倒叙,交代高善斋的富有及爱好,为后文把壶卖给了洋人作铺垫。
D.第⑩段对雅厢室内外环境的描写,为高善斋和王稽的交谈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12.标题“壶魂”有两层含义:
小说的标题“壶魂”凝练含蓄,试分析这个标题的含义。
13.文章第⑥段写到《诗经·幽风·七月》诗句,有什么作用?
2023-05-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之子高衙内,先自手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眺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②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斯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林冲见智深醉了,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人劝了,权且饶他。智深道: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

③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四个青字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哮。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恩相,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什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 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

④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⑤陆虞候却才行的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拼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宽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割,七窍进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投东去了。

(节选自《水浒传》,略有删改)

14.下列有关《水浒传》及上面选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衙内调戏林冲妻子,林冲先是非常生气,后了只因众人的劝解就随随便便放走了高衙内。
B.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遭受陷害被抓获罪,可见向来谨慎的林冲,有时也难免粗心大意。
C.林冲写休书,恳求丈人答应,是希望事情不会连累到妻子,说明林冲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D.林冲杀陆谦手法很残忍,表现了林冲对迫害者的刻骨仇恨,此事标志着他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决裂。
15.从选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林冲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结合《水浒传》和此处选文,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理解。
2023-05-28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有仙则       名:名声                    ②斯陋室,惟吾德馨     是:这
B.①惟吾德       馨:德行美好             ②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①可爱者甚   蕃:多                           清涟而不妖                 濯:洗
D.①不可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②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少
17.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两篇文章都采用了___________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乙文则借“莲”表达自己对__________等君子美德的追求,意境隽永,韵味深长。
2023-05-28更新 | 4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喻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因。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晕元献公:是殊,宋人,谥号元献。②上:宋真宗。③燕:通“宴”。④中:皇宫中。⑤体:体范,规矩。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B.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C.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D.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还是一个少年,张文节就荐举他去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得到了皇帝的喜爱。
B.真宗不允许臣子们宴饮聚会,晏殊不热衷参加这种活动,闭门独自读书学习。
C.真宗赏识晏殊能在别人纵情享乐时关起门来静心学习,于是给晏殊提拔了官职。
D.晏殊为人诚实坦率,这是得到真宗垂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也得到了真宗重用。
2023-05-1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唐)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帷:薜荔覆盖的房墙。
2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泉沟壑绕着茅舍,云霞晕染满墙的薜荔,表现了书斋的自然简朴。
B.颔联写雨水摧折后的竹林让人心生同情,夕阳辉映着的晚山显得格外可爱。
C.颈联借白鹭的悠闲和山花的迟落,表现了书斋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D.全诗前写景后叙事,写景唯美,静中有动,幽而不寂,语言清新婉丽。
23.这首诗里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3-05-11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4. 题目一:再走一步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2023-05-28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作文 | 适中(0.65)
25. 题目二:何            之有?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2023-05-28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易误读常见字
20.65常见易错字
30.65衔接与排序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65文学常识综合  文化常识综合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65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三、综合性学习
70.65图文转换  汉字临摹  内容理解  拓展与运用
四、现代文阅读
8-100.65非连续性文本
11-130.65记叙文
14-150.65施耐庵(不详)  《水浒传》
五、文言文阅读
16-180.65刘禹锡(772-842)  周敦颐(1017-1073)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19-210.65其他古代作家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六、诗歌鉴赏
22-230.65诗歌鉴赏
七、作文
240.65全命题作文
25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