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 八年级 期末 2023-01-25 61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然(qiāo)       强(jué)        红(yīn)          息敛声(bǐng)
B.临(bīn)        热(chì)        (lòu)          精竭虑(dān)
C.洗(tiáo)        跚(mán)       (chú)        锐不可(dāng)
D.红(fēi)        (huǐ)          维(qiān)       忧心忡(chōng)
2023-01-18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繁殖        锁屑        巧妙绝伦        潜滋暗长
B.颁发        劳碌        俯仰生姿        连绵不断
C.娴熟        燥热        无动于中        正襟危坐
D.题拔        崎岖        油光可鉴        摧枯拉朽
2023-01-18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的手艺虽不能和大城市里的美发师混为一谈,但在街道范围内已是响当当的了。
B.突然想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小说,竟然妙手偶得一般在书架的一角发现了它。
C.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轰隆”一声巨响,振聋发聩
D.桥边的断壁残垣,怎能不让人触目伤怀呢?
2023-01-18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同学们春节期间不放鞭炮,学校在放假之前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
B.深圳新规对无人机的销售管理、飞行管理、生产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要求。
C.花都交警加大力度整治违停乱象,以确保车辆停放规范有序,人行道路畅通无阻。
D.我国高铁建设成果丰硕,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是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2023-01-18更新 | 24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5. 请根据下面情景,按要求完成小题。
粤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粤剧团体准备在粤、港、澳地区举行“大美粤韵”系列活动,热爱粤剧的你申请并参加了多项志愿服务。
(1)申请志愿服务。你想申请“大美粤韵”活动的志愿服务,去征求妈妈的意见,下面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妈妈,我想去做“大美粤韵”活动的志愿者,亲身感受我们传统粤剧文化的魅力。
B.妈妈,老师告诉我们,要加强志愿服务意识,你不让我去的话,我回去告诉老师。
C.妈妈,我听同学说当志愿者很有意思,这周末我想跟同学一起去玩一玩,乐一乐。
D.整天催我学习,烦死了,紧张学习之余也需要放松啊,劳逸结合,效率才会更高。
(2)搜集粤剧知识。你的同伴小瑞搜集了一些关于粤剧的零散信息,请你帮忙将这些零散信息组合成只有一个主干的一句话,交给活动主持作介绍。

①粤剧是一种表演艺术。②粤剧以西皮、二簧为基本曲调。③粤剧以唱做念打为表演形式。④粤剧流行于两广、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3)修改主持稿。下面是“大美粤韵”晚会的一段主持稿,其中有两句语序颠倒了,有一句与上句缺乏衔接,请你填写序号告知主持。

①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多元娱乐文化蓬勃发展,粤剧清音渐在闹市消散。②犹记孩提时代,河东街头巷尾不时传出婉转清越的粤剧音乐。③仍有一些人热爱粤剧,从未停止传承与发扬粤剧文化。④在梧州,就有一批热情的戏迷组办了“云龙粤剧团”,他们不仅在本地唱粤剧,还远赴澳门唱。让我们掌声有请“云龙粤剧团”给我们带来《帝女花》。

(     )(     )句语序颠倒,第____________句与上句缺乏衔接。
2023-01-18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容易(0.94)
6. 古诗词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③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④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⑧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2)理解默写。
⑨《饮酒》(其五)》中表现了诗人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春望》中抒发战乱时期人们久盼家音的共同感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中历来为人传诵、反映诗人胸中慷慨不平之气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家傲》中交代词人归宿,表达其对自由、光明渴望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1-18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舜于吠亩之中/见其矢十中八九B.行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
C.出则无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D.必先苦心志/帝感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了六个出身贫贱的人经过艰苦磨炼成就不凡事业的事例,据此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造就的。
B.第②段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由第①段造就人才需要的客观条件说到造就人才需要的主观努力。
C.第②段由个人说到国家,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论述,进一步论证了经受磨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D.越王卧薪尝胆最终取得胜利,吴王夫差贪图享乐导致国家灭亡,可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2023-01-18更新 | 2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0.85)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凶:荒年。②加:词,更、再。③填然:鼓充盈的思。④直:只。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河东凶亦(           )       ②弃甲曳兵而(            )
(2)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向梁惠王表达什么意思呢?
2023-01-18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容易(0.9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1.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2.最后两小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1-06-16更新 | 50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王盛

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宇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侯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睿,治理民事。

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堂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跳。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

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言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更、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

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

(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的作用就是把游览者的目光从小空间引到大空间。人在亭子里,向四面望去,向广远的世界推去,又将世界的无边妙色揽进心中,亭子空空落落,没有一物,但似乎天下的景色都可汇聚到这个亭子当中。元人有诗说:“江山无限景,都在一亭中。”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个亭子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画,你进了这个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苏州沧浪亭是一个以亭子著称的园林,园中高高的沧浪亭据山而立,如揽四面风云,坐在这座亭子里,四面眺望,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坐在亭子里,昼吹微风,晚照明月,看绿水荡漾着山影,于是,游览者获得了心灵的安慰——这正是中国造园家所追求的境界。

(节选自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有删改)

13.【信息筛选】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
B.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
C.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
D.晋唐时期,人们筑亭还是纯粹借助自然山水,没有将亭和其他人工景观结合起来。
14.【信息推断】根据文意,下列对联最适合挂到沧浪亭的廊柱上的一项是(     
A.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帆影多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
D.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15.【信息分析】下列对“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历史悠久,亭的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在不断演变中。
B.亭在中国建筑中有重要地位,亭宇的出现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
C.文中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
D.沧浪亭据山而立,借助一定的高度,便可俯视全局,美景如画,一览无余。
16.【点评探究】“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究意匠的。
知识提示: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2023-01-18更新 | 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金海岸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17.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炸香椿、 _____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18.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19.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0.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1.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2017-11-29更新 | 2153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4
综合性学习
1
名句名篇默写
1
文言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20.94常见易错字
30.94成语和熟语
40.85病句辨析与修改
二、综合性学习
50.4衔接与排序  情景对话
三、名句名篇默写
60.94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四、文言文阅读
7-90.65议论说理类课内阅读
100.85孟子(前372-前289)  治国谋略类课外阅读
五、诗歌鉴赏
11-120.94李贺(790-816)  诗
六、现代文阅读
13-160.65非连续性文本
17-210.65散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