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教研片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福建 八年级 期中 2023-05-09 2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吟“蒹葭苍苍,①____”感受《蒹葭》中迷离朦胧的秋境;唱“②_______,如三月兮”,体会到那个女子徘徊城头的缠绵悱恻之情;咏“③_______,④_______”,触摸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之情;读“缺月挂疏桐,⑤_______”,想象夜深人静月挂疏桐孤寂之境;赏“⑥_______,落英缤纷”,领略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品“⑦________,⑧_______”,触摸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凄楚悲凉的心境;诵“⑨_______,⑩_______”看到王勃在劝慰友人不因离别而伤心落泪,更应该趁着青春年少,奋发有为。

2023-05-0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教研片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国传统舞蹈(A.承接   B.承载)着灿烂文明、维A.jì   B.xì)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越来越多的艺术团队(A.不约而同   B.不由自主)地从古代国宝中寻求灵感。这些舞剧不仅是中国舞蹈人达到的艺术高峰,更是中国当代舞蹈创新探索的尝试。像是拂绿大地的报春花,它们于江山无恙与岁月静好中,为中国舞蹈创作提供了一个富有指标意义的历史zuò(A.坐   B.座)标。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             ②处: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将经典聚焦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②舞就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中国古代造物文化演进的双重伟大
③剥离了喧嚣浮躁与虚妄功利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2022-06-23更新 | 28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3. 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的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2023-04-04更新 | 960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令洞庭湖浩瀚的湖水与岸齐平,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阔大。
B.颈联写无人引荐的苦衷,表达自己不甘心在太平盛世闲居无事天的心情。
C.尾联借“羡鱼”这句典故直接抒发了作者想要出来做一番事业的的愿望。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过渡自然。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023-05-05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教研片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蓼花庄地近束鹿,距京师三百余里而遥,西山面之,浑河绕之,奥阻幽深,人迹之所不到。居民千余家,淳淳闷闷,浑乎太古之意,桑麻林麓,远近映带,婚姻嫁娶,不出其里。居人自其始祖迄今,无一识字读书。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凡嚣竞凌害田、偷盗讼狱、干戈扰攘之事,离别羁旅之苦,父老子弟传世数十,耳未尝闻。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节选自戴名世《蓼庄图记》)


[注]①奥阻:腹地险要。②淳淳闷闷:淳朴笃诚不开化。③信宿:两三日。④嚣竞凌害:嚣竞,为求功名利禄而喧闹奔走;凌害,欺凌伤害。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西山       面:_________
(2)不其里       出:_________
(3)耳未尝       闻:__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农食无贵贱贫富
B.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C.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衣食/无贵贱贫富
D.子孙历世无一入城市/家家足/农食无贵贱贫富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吏一来征租,信宿尽收而去。
(2)其山川风物、人民土俗,是亦燕赵间一桃花源也。
9.文中所展现的自然环境、风俗人情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023-05-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教研片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潞安城

吴伯箫

①到长治了。在去年冬季第一个冷天里,我们到了这太行山晋东南的第一座大城。

②一行五人,用了总部两匹日本俘虏马,驮着行李,走了大半天的工夫。在路上刺骨的冷风里并没耽误了我们想:这劫后的长治城到底是怎样的呢?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

③进城门,是这样一张告示:值此非常时期,凡我军政民等,均宜黎明早起,振刷精神,加强抗战力量。……兹将午炮改为每日早六点施放,作为醒炮……一律闻炮起床。

④看来旧的是在破坏着,新的在建造当中——长治城第一个印象是这样的。

⑤夜里,我们住的是“皇军”第十四师团长下野将军同他的部下住过的一个院子,三间出厦的大厅,有好床、好木器,还有战地很稀罕的沙发椅。这是当初高等法院的遗物,今春日本人来霸占了三个月,临走仓促,没来得及焚毁,才留给了我们。现在正是工作团黄部长的住室。时间相去八个月,我们在晋东南已粉碎了敌人的九路围攻,建立了很广大很坚固的抗日根据地了。下野将军怕早已“下野”了吧?他带领的那一群“皇军”,自杀了的,逃亡了的,投降了的,被我们灵活的战略战术歼灭了的,怕也剩得寥寥无几、溃不成军了吧。在这严寒的时候,外边正飘着鹅毛大雪,那些远离了海洋里温和的岛国,抛弃了父母妻子被法西斯军阀欺骗了来跋涉在华北战场上送死的弟兄们也算够辛苦了。我们屋里却很煦暖,烘烘的炉火旺盛地燃烧着,像春天一样。

⑥黄部长从容地微笑着告诉我:“你看,那铁丝纱窗还是下野他们安的,总算很细心;可是不等我们兵临城下,他却早已偷偷地坐飞机溜了。胆子却并不大!——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句话他说得最有把握,因为他是我们的民运部长,从他手上建造着抗战的人的长城、人的堡垒。名字恰巧又叫做黄镇。说完这句话,他拿一柄日本型的指挥刀来拨了一下炉火。这指挥刀是胜利品无疑,不知是否就是下野的一柄?我却觉得仿佛是黄部长亲手从下野手里缴获了来的。

⑦这院落属高等法院,局势很雄伟,是从前潞安府的府台衙门。

⑧长治是古时的潞安,也就是更古的时候的上党。法院前的大门是古时的上党门,门楼与太行山的山顶齐高,当初建城时是费过相当的苦心的。门的左右各有碉楼一座,一题“风动”,一题“云驰”;去年刚刚翻修了,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极尽威严壮丽之致。

⑨法院后边的德风亭是古迹。亭前一株高高的挺拔的翠柏,亭后一株屈曲苍劲的垂槐,几方花坛,几幢碑记,很显出它的深秀。立在垂槐的左侧,东望太行山上的积雪,遥想虹梯关与玉峡关的险阻,百里外青山的峻秀,再俯视脚下拆毁了的城墙,与紧接了城墙为厚雪所掩盖所抚育的蔚林沃野,倒很容易激发人一股爱河山爱国家的赤诚。是啊,自由的人也许感觉不到自由是幸福,等到自由人做了奴隶的时候,那才知道自由的确是可贵的。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

⑩宋朝陆登守潞州,金兀术大军来犯,眼看城告不守,陆登遂拔剑自刎。金兀术入城搜获了陆登襁褓中的幼子陆文龙,养为义子。后来长大了,演为八大锤,王佐断臂说书,陆文龙醒悟了,才替父亲报仇。——传说这法院大堂正中的一块方石头下边还埋过陆登的盔甲呢,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石头的确有那么一块。

(选自《吴伯箫散文选集》,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门告示督促军政民等早起,是我军振奋抗战精神的新举措。
B.第⑧段写“丹垩彩绘还是新的”,暗示潞安城墙古迹未遭破坏。
C.第⑨段中的描写情景交融,其景象峻秀壮丽,其情感激越高昂。
D.文章见闻与思考交织,现实与历史错叠,丰富厚重,形散神聚。
11.民运部长黄镇说,敌人“再来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请从敌我双方的角度简要分析。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探听着,热烈地希望着,有访问一位受伤的将军的那种提心吊胆的心情。(赏析加点词语)
(2)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啊。(赏析句子)
13.文章第⑤段中,作者用较多笔墨写想象,请简要分析想象的表达效果。
14.《潞安城》与课文《灯笼》的叙述有相同之处,二者都引述历史故事来丰富深化文章文化意蕴。本文结尾写陆文龙替父报仇的故事,请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
2022-06-28更新 | 220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莫言

①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级、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

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价值。像德国的作家:歌德、托马斯·曼、伯尔、马丁瓦尔泽等。尽管他们描写的是中国读者并不熟悉的德国生活,讲的是德国的故事,但因为他们的作品在描述了德国生活的特殊性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因此他们的作品就获得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因此他们的文学既是德国的文学也是世界的文学。

③我必须坦率地承认,中国当代文学中也就是从1949年到现在的文学当中,确实有一批作品是不具备世界文学的素质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最近30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写出了很多具有世界文学品质的优秀作品。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在3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巨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中国作家30年来大胆地谦虚地向西方文学进行了学习,包括向德国作家的作品学习。但是向西方文学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要照着西方文学的模式来克隆我们自己的小说、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确实经过了简单模仿的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我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这样的模仿是没有出路的。要取得自己的文学地位,就必须写出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一个国家的文学想要取得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同样也要具备自己的鲜明的风格,跟别的文学在基本点上有共同的地方,但某些特性要十分鲜明。所以我想,中国文学既是世界文学一个构成部分,也是属于中国自己的,这才是对的。只有这样,中国文学才能重新迎来伟大复兴。如何实现这一个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向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包括德国文学学习的同时,去发掘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所蕴藏着的创作资源,包括我们每一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亲身经验。然后在我们个人独特经验的基础之上,塑造出我们自己的人物系列,使用或者锤炼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语言,创作出具有鲜明个性的小说或者诗歌。这样的话,作为一个作家才有可能取得自己在文坛当中的地位,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学才有可能取得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作家都是有国籍的,但是优秀的文学却都是没有国界的。
B.优秀文学能走向世界,是因为它们表现了人类情感的共同性。
C.中国文学要写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要具备自己鲜明的风格。
D.这篇演讲的主题是:中国当代文学如何在世界文坛取得地位。
16.莫言是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的?请简要概括。
17.请简要概括中国文学重新迎来“伟大复兴”的途径。
2023-05-0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教研片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1980年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第一次把绿化祖国正式列为重大国策。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我国林业建设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40年来,我国共有164.3亿人次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义务植树达742亿株,着实令人惊叹!有数据显示,从1973年到2018年的45年时间里,全国森林面积增长了98586200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约1380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材料二】


【材料三】

植树造林也在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众所周知,地球正在被二氧化碳这层“毯子”笼罩,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曾给出联合国一份报告,其中描绘了地球气温每上升一度所产生的影响:到2050年如果气温升高1.8摄氏度,无水可用的人将增加20亿,全球物种有2到3成濒临灭绝。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减排的警钟,已在不断敲响。有规划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可以抵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碳中和。此外,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中和,我国还积极倡导节能减排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2020年,我国提出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充分体现出大国责任与担当。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表示,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中2℃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把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在全国实施,到今年已经实施了40年。
B.图2可看出“实现碳中和”在多个场合被提及,这体现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决心。
C.实现碳中和有利于减缓因二氧化碳这层“毯子”笼罩导致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
D.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造成人类无水可用、物种濒临灭绝的危害。
19.阅读材料二中的图1,简要概括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森林面积变化情况。
20.我国为实现碳中和做了哪些工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 | 较难(0.4)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道: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读了上面文字,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发言稿,在“勤学苦练为理想,百折不挠向未来”的主题班会课上分享交流。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2022-10-27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5月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名句名篇默写
1
基础知识综合
1
名著阅读
1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现代文阅读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名句名篇默写
10.65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65字音  字形  一般词语  成语和熟语  病句辨析与修改  衔接与排序
三、名著阅读
30.65《经典常谈》
四、诗歌鉴赏
4-50.65孟浩然(689-740)  诗
五、文言文阅读
6-90.65山水游记类课外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10-140.65散文
15-170.65立论文
18-200.4非连续性文本
七、作文
210.4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