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湖北 七年级 期中 2023-11-10 16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坦荡如砥的原野上,千万棵萱草擎着黄花xìng gāo cǎi liè地绽放,汇聚成一片làn màn的花海,令人徘它们开得(     ),①也香得羞涩而含蓄。微风吹拂,碧绿的叶伴着金黄的花翩翩起舞;②清淡的暗香浮动着,酝酿着,弥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近年来,樱花以东洋式雅致的风韵,出尽了风头,可是开不了几日,就落英缤纷,残红遍地,最终(     )。萱草却另有樱花所达不到的境界;萱草在盛开的同时,也在竭力为人类奉献——成为佳肴,成为良药。③作为母亲形象的独特代表,在世界母爱精神的百花园里散发出恒久的芬芳。

从唐代开始,人们就把萱草视作中国的母亲花。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一诗中有写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④揭露了萱草是忘忧草,是中国的母亲花的传统文化内涵,温情诠释母亲对儿女真爱无限、真爱无疆的思念与牵挂。

萱草花从远古一直走到当今,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huí   sǎnB.huái   sànC.huái   sǎnD.huí   sàn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兴高彩烈   烂漫B.兴高采烈   烂蔓
C.兴高采烈   烂漫D.兴高彩烈   烂蔓
3.下列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泼泼洒洒   无人问津B.洋洋洒洒 无人问津
C.洋洋洒洒   置之不理D.泼泼洒洒 置之不理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①处修改为“还香得羞涩而含蓄”。
B.②处修改为“清淡的暗香酝酿着,浮动着,弥散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C.③处修改为“作为母亲形象的独特代表之一”。
D.④处修改为“揭开了萱草是忘忧草”。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②它因清新不俗的模样,清亮无比的色彩,大方洒脱的花形以及众多的实用功效
③又因为人们从它身上能找到中国母亲的影子
④所以历朝历代众多文人借萱草花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
A.①④②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023-11-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名校
6. 七年级(1)班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境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见如故:天天与力力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芳芳与小雨有共同语言和共同兴趣,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梅梅和玲玲都喜欢古筝,彼此是知音。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宋老师与七年级的小磊同学都喜欢《宋史》,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请你依据提示,将下面这句话压缩成一条宣传标语。

读中华经典让我们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交贤明朋友让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宣传标语:读经典知礼传承文明,_________________
2023-11-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7. 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

古诗中有很多写水的佳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写出了潮水上涨的开阔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写出了水波荡漾的壮阔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写出了月映江水的美景;如“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出了苍凉的秋天景象。

2023-11-1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八中学教联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9.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07-20更新 | 2482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