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白(701-762)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69 题号:1067580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福建·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34]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前两句诗有何作用?
2.简要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019-12-01更新 | 89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歌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2018-12-05更新 | 27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对于上面这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报平安”做了铺垫。
B.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墨重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D.“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的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
2022-06-15更新 | 3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