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 九年级 期末 2019-01-09 2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1. 下面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虚/弓         叫/根深固       喏连声/火烧身
B.颠/叙         /开门        自弃/一十寒
C.灌/气         仿/求神拜        顿开茅/敷衍
D.意/急         /莘学子        容光发/然冰释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拜谒          羞赧          停滞          画龙点睛          箪食壶浆
B.豢养          懦夫          压榨          轻而一举          孜孜不倦
C.麻醉          摧残          缈茫          怀古伤今          走投无路
D.诓骗          虚忘          墨守          前扑后继          行之有效
2019-01-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3. 古诗文默写
①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有一诗句"_________" 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②形容老师辛勤工作,人们常常会借用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
③远远围墙,隐隐茅堂。________。 (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④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___________,乞人不屑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⑥录毕,走送之,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019-01-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4. 名著阅读
《水浒传》(一百回本)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A   (地名)。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 B (人名)抢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C (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 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D (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较难(0.4)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等多档引发热潮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央视春节期间又推出了大型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开播次日就得到豆瓣9.4的高分,创造了文化节目的最高评分。

《经典咏流传》将中华优秀的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有机结合,内容意境悠远,形式通俗易懂。让古典诗词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材料二   网络新闻标题:

当古诗词遇上流行乐                              央视《经典咏流传》新春火爆荧屏

央视《经典咏流传》:唤醒经典               让古诗词乘歌飞翔

《经典咏流传》频“刷屏”                    古诗新唱何以吸引年轻人

《经典咏流传》古诗词与流行乐走心相遇

材料三   经典诗词记录着诗人们的人生境遇,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和志趣,诗人们将时代的沧桑巨变、人生的思考感悟,融入经典诗词的字里行间。尽管时移事迁、岁月更选,千百年后的我们仍能从经典诗词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和人生的方向。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特点。(不超过20字)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综艺类节目走红的原因。
(3)为唤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学校将开展“走近经典诗词”主题朗诵会,请你紧扣活动主题,运用对偶知识,补写下面的宣传语。
诵读经典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1-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表达 | 适中(0.65)
6.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____ ?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应当有所畏惧

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早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一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走了多少生命?

……

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我们也看到了!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 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张纸, 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用吧!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两免一补,班班通……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人生苦短!生命脆弱!多少次,我对他们说:“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11)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毕淑敏曾说过:“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12)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表、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7.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8.文章面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0.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矛盾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2019-01-09更新 | 12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店门前,老人喜欢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的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的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端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雅,紫黑中透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话,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悻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手,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缘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一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掉落,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壶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1.概述故事情节。
12.第(5)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13.说说第(9)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14.小说为什么以“老人与壶”为题?
2019-01-03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即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复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注】①激: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援疑理 质:询问
B.媵人持沃灌 汤:面汤
C.同舍生皆绮绣 被:同“披”,穿的意思
D.白玉之环 腰:腰佩
1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17.语段[甲]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艰苦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8.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2019-01-03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八、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九、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1.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感受         的美好
要求:①请从“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文题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篇文章。
      尖毛草是非洲草原上的草王。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最矮的草。雨水到来之时,三五天的时间,它便长大到大约两米高,成为草原上最高的草之一。科学研究表明,那半年里,尖毛草其实都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根部长得超过了 28米。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1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语言表达
1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诗歌鉴赏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字音
20.65字形
二、名句名篇默写
3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情景默写
三、名著阅读
40.65施耐庵(不详)
四、综合性学习
50.4语言表达的要求  简明、连贯、得体  宣传标语
五、语言表达
60.65简明、连贯、得体
六、现代文阅读
7-100.4评论
11-140.4小说
七、文言文阅读
15-180.4宋濂(1310-1381)  人物传记类  议论说理类
八、诗歌鉴赏
19-200.4辛弃疾(1140-1207)  词
九、作文
210.4成长与人生  哲理与生活  生活体验  人生感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