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全国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19-09-06 3009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门(kǎn)       (dǎo)       古(gèng)       而不舍(qiè)
B.补(jiào)       (tì)        午(shǎng)       气冲牛(dǒu)
C.妒(jí)          (xūn)       友(zhì)        鞠躬尽(cuì)
D.愧(zuò)       (huì)        红(yīn)       目不园(kuī)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奠基   迭起   调羹   锋芒必露B.伴侣   薪金   昼夜   慷慨淋漓
C.昆仑   草率   澎湃   大廷广众D.烦燥   醒悟   霹雳   深恶痛绝
选择题 | 容易(0.94)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说,只要坚持下去,小明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他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不以为然。
C.奥本海默是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D.今年多次遇到自然灾害,庄稼颗粒无收,农民们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2019-09-03更新 | 15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交通部门加强了对广大群众的安全教育,增强民众的安全意识。
B.每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有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
D.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了抗战时期的许多往事。
选择题 | 容易(0.94)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B.“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C.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2019-09-06更新 | 11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二、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6.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岑参《逢入京使》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刻画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泪流满面的形象。
(3)“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2019-09-06更新 | 16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三、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真题
7. 阅读名著片断,回答问题。
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
(1)此文段中“他”是_____(人名),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
(2)结合整部小说内容,请从括号中选择合适词语将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命运补充完整。
积极向上—— 不甘失败——(         )(梦想成真     坚持奋斗       自甘堕落)
2018-07-15更新 | 1734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

四、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8. 综合性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
“天下国家”是一个亘古弥新的话题,我校七年级学生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写一句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
(2)请你介绍一个爱国人物故事。(50字左右)
(3)某班级准备进行“爱我中华”主题诗歌朗诵比赛,请你设计一段主持人的开场白。(100字左右)
2019-09-06更新 | 1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一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没再多问。

⑮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节选自《老王》)

9.选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老王这个人物?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
10.“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句话中的“镶嵌”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
11.对“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中“愧怍”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愧怍”是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老王是不幸的人,所有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都应该怀愧怍之心。
B.老王把生前舍不得吃的东西全给了“我”,把“我”当亲人,“我”只是把他当作一般的朋友,还要给他钱,“我”对老王的情感与老王对“我”的情感是不对等的,“我”为此而愧怍。
C.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这个不幸者关心得不够,老王死了十多天后才想起问他,所以“愧怍”。
D.“愧怍”表现了杨绛这样的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精神,老王的去世有着社会的原因,作者认为社会应该给予老王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
2019-09-06更新 | 9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土魂

王灏然

①大抵每一个人都会对故乡怀有亲附依傍之情。这也许是人们情感的一种皈依。故乡的存在就像是母亲的爱一样,总在我们干旱的心田里及时洒下雨露。它让我们骄傲地意识到,家园还在,我还在,一切似乎都有着落。

②生长在黄土高原这神圣的土地上,我发觉自己总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我们的血脉已无意识地渗透与交融于这一片承载我们整个躯体与灵魂的土地。当故乡以一种原生的姿态屹立在眼前时,我发觉,在这片天空下绵亘着的生灵、黄土,竟是如此富于灵气而又值得敬重。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养育出了最让人向往的秦汉与隋唐,正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成了整个西北地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或者说它更是撑起了一个民族的魂骨。

③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读出了它的深沉与豁达。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西北风的呼呼声外,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只会感受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自己淹没。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深沉的黑夜一般具有非凡的渗透力;源于黄土中的那些威武壮观且精神饱满的秦兵马俑更像是一群厚重的思想载体。而秦兵马俑乃人类史上真正的文明。

④黄土是原始而单纯的存在,而它似乎总在深思,但深思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神圣的孤独。也许正是因为黄土的朴实与单纯,才让它隐秘得更加深不可测;也许正因为黄土的沉默,才告诉我们更多。

⑤黄土大多时候是静默的,而在它静默的背景之下,上演着的却是一种刚劲与烈性。一种风卷黄沙的浩荡气势,在那宽阔纵深的黄土地上豪情恣肆。黄土里生长的人们一片欢腾,吼着秦腔,唱着信天游,还有那“替古人卖劲儿”的说书人谈笑风生。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

⑥我想这便是黄土真正灵魂之所在,它以那兼容的性情凌驾于一切而又战胜着一切。沉默与刚烈的互相映衬使它成了一幅色泽鲜明的巨画,或者说是一部音域起伏的神曲。

⑦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我想起一些黄土地上的歌子,那歌声随即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突然觉得那些曲调怎么变得那么生疏而又平淡老土。而这本应该是一一些淋漓而又契合本土的歌子。我开始疯狂地寻觅,古老的黄土高原里散发着的沧桑,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此时我觉得脚下踩着的土地像是一块易碎的玻璃,整个黄土领域成了一副失去了灵与肉的枯瘦的骨架。

⑧我们仿佛正在经历着人类精神家园史上的一场洗劫。技术时代的到来给了我们完美的物质文明,然而,正是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过分掠夺导致了对精神方面的屏弃和敷衍。我们似乎已在流浪,可笑的是,我们流浪的脚步竟然没有踏出家园或者是故乡的领地。我们是另类流浪者。

⑨我突然间想起了我们的父母,父母是属于这片黄土地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觑田亩,背灼天光,甚至在夜里,也没有搁下手中的活儿。尽管他们没能在天空中放飞太多的梦想与愿望,但那播种到土地里的品质与精神却足以养育起一方儿女;尽管没有在这方土地里洒下无数辉煌,但他们栽起的那成片的树木还是如此葱郁地撑起了一片蓝天。

⑩这时候,我更感觉到我们原来是那么肤浅,当不得不追随着时代的步伐时,本质上我们已成了一群失去航向的无助者。也许,我们会去凭吊一个远去的王朝,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去挽留自己丧失着的精神家园呢?我们还将遭遇什么,秉持什么,还将经历怎样的浩劫与缅怀呢?从迷惘走向清醒吗?无疑,我们应该固守我们的文明,固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固守我们祖先每一次的经典传承!

(有删改)

12.文章第⑦段中“是那些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
13.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另外,腰鼓、唢呐、大秧歌,整个世界与那溅起的尘埃共同欢笑成了一片沸腾的海……________
14.第⑦段开头说“再次游走于故乡的领地,我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和沉重的思考”,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怀有哪些“复杂的心情”。________
15.文章标题为“黄土魂”,请结合全文概括“黄土魂”所包含的内涵。________
2019-09-03更新 | 8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综合能力检测语文试题

六、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1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七、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有删改)


【注】①外兄:表兄。②阜:土山。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2)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
(3)取旁舍儿书_____________(4)久之,长安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________
21.读过这两个故事后,说说你从吕蒙或元镇身上获得的启示。________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都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长存我们的心底。当我们走过熟悉的小路,看见熟悉的物件,听到熟悉的歌曲,那些过往会一点点被触及,那些回忆会一点点泛起....

请以“有那么一个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名句名篇默写
1
名著阅读
1
综合性学习
1
现代文阅读
2
诗歌鉴赏
1
文言文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字音
20.94字形
30.94一般词语
40.65病句辨析与修改
50.94标点符号
二、名句名篇默写
60.94名句名篇默写  诗句子默写
三、名著阅读
70.65名著导读
四、综合性学习
80.65简明、连贯、得体  开场白/结束语
五、现代文阅读
9-110.65中国现当代作者  散文
12-150.4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散文
六、诗歌鉴赏
16-170.65李白(701-762)  诗
七、文言文阅读
18-210.65司马光(1019-1086)  人物传记类对比阅读
八、作文
220.65全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