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3 题号:1336793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小园(其一)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


[注]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___________”“斜径”等景物,营造一种______的氛围。
2.“卧读陶诗未终卷“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3.请你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9]
【知识点】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②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前两句诗所呈现的图景。
(2)请赏析“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中“忽”的妙处。
(3)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2021-08-26更新 | 9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4)
【推荐2】古诗阅读
不见
[唐]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如何理解诗中“可哀”二字蕴涵的情感?
                                                                             
2016-11-18更新 | 10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06-23更新 | 9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