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吴承恩(1507-1582)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5002531
【甲】

《西游记》

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温柔)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地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乙】

《朝花夕拾》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甲】文,请结合前文的情节说说唐僧为何给孙悟空一纸贬书?
2.选文中孙悟空希望师父能挽留他,又是拜,又是流泪,特别是最后一段的开头:“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
3.阅读【乙】文,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情景,结尾部分写“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经典常读常新。《西游记》和《简·爱》两部作品中许多人物都具有课文《壶口瀑布》中黄河一般的精神。请结合资料卡,从下列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唐僧 孙悟空 简·爱

资料卡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梁衡《壶口瀑布》

2024-04-29更新 | 46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诬陷意思为伪造事实,以言语冤枉好人,加以陷害他们的名誉;或是刻意假造罪状加以陷害他人。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误解甚至诬陷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我们所学过的名著中,都有着参照的事例。

【甲】收了宝杖,再拜台下,B气冲冲地对菩萨道:C见我二人不在,复回来把师父打一铁棍,将两个青毡包袱抢去。我等回来,将师父救醒,特来寻他讨包袱,不想他变了脸,不肯认我,将师父关文念了又念。我问他念了做甚,他说他要自己取经,送上东土,算他的功果,立他为祖,万古传扬。


(1)这段文字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中的B、C分别是谁?这次事件C最后又是如何自证清白的?

【乙】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 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2)材料中的“我”是谁?流言又是谁散布的?她还做过什么让我厌恶的事情(写出两件)?
(3)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别人的误解或诬陷?
2024-01-23更新 | 58次组卷
名著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勤思小组的同学比较阅读经典名著,发现中国古典小说中,常用“三复”情节来强化叙事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旨。
名著章回目录三复情节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水浒传》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
《儒林外史》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学道拔取范进生员三阅卷

请从上面表格中任选一个“三复情节”,结合原著,具体说说所选“三复”情节的作用。
三复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5-30更新 | 2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