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856017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作者柳宗元,字________本文是他《___________》中的第四篇。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清冽(         )
(2)以其境过(         )
(3)不可久(         )
(4)日光下(         )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时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怎样的作用?
5.第四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不可(         )
(2)为之怅然(         )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8.读过甲乙两文,请概括说说“右溪”和“小石潭”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西:西边
B.水清冽 尤:格外
C.潭中鱼百许头 可:大约
D.乃记之而去:离开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5.第一段中的“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有何作用?
2020-05-15更新 | 11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①楚之逐臣:此处指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不被任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水尤清洌     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久居     久居: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请理清作者的游踪。
4.两个语段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它们分别表达了各自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2023-02-20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以其境过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物喜,不以己悲B.坐待毙
C.勿恶小而为之D.一屋不扫何扫天下
2.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苍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石潭中的鱼儿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似的。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时隐时现。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凄凉的神情,寒冷的骨头,幽深极了。
3.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遶观山俯览,遂忘箠辔之劳。翌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遶(rào)观:四顾,环视。②箠(chuí)辔:马鞭子、马笼头。③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④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两文都采用了“”的写法来写景,在移动变换中带领读者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如:《游天平山记》作者早上从林虑出发,中午到达,傍晚到达明教院,最后夜宿于连云阁。
(2)两文都描写了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结合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体会两位作者情感的不同。

《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游天平山记》: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透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

2023-04-15更新 | 1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