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1 题号:18623019
没有掠夺压迫,人人平等,社会和谐,是人心之所向。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可怜身上衣(     )       (2)男有(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身上衣裳口中       之不能尽其材B.天下       观止
C.故外而不闭       家喻D.不必为       救人
3.翻译下列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两篇诗文一个描写现实,另一个寄寓理想。同样都反映出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宫市”__________       只是掠夺民脂民膏
下联:“大同”自由美好       仅为普洒__________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诫子书》)

【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险躁则不能               (2)年与时,意与日去
(3)念物力维艰                  (4)宜未雨而绸缪
2.翻译下列句子。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夫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非 志 无 以 成 学。
4.【甲】【乙】两文中都谈到的美德是什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做的?
2024-05-11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相见。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有仙则(           )
(2)惟吾德(          )
(3)入又不能出(           )
(4)未尝不与书(           )
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4.甲文中作者表现出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你赞同吗?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2019-04-22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建本》)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上烛火。④孰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⑤昧:黑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蜀之有二僧(      )                  ②子何而往(       )
       ③晋平公问师旷曰(      )            ④欲学,恐已(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
       安 有 为 人 臣 而 戏 其 君 乎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不同的劝学方法。
2018-06-14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