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吴敬梓(1701-1754)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136 题号:19300033
某班级围绕《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由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的变化,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概括两个能体现匡超人人格沦丧的事例。
(2)围绕“造成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这一问题,请同学们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分别展开论述。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根据名著《儒林外史》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读书卡片。

[原文节选]话说A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些家人,都来讧乱着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只管摇头不是,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六回)

[情节概括]A死前,将小妾赵氏扶正做了正妻,A死后,B因为了霸占A的家产,不承认赵氏的身份,只肯承认她是A的妾,还要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A,好继承A的家产。赵氏无奈,只能到县衡状告B。后来的结果是:B将A的家产1/3给了赵氏,自己得了2/3.

(根据《儒林外史》第六、七、十四回内容概括)


2019-05-06更新 | 735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话说杜慎卿做了这个大会,鲍廷玺看见他用了许多的银子,心里惊了一惊,暗想:“他这人慷慨,我何不取个便,问他借几百两银子,仍旧团起一个班子来过日子?”主意已定,每日在河房里效劳,杜慎卿着实不过意他。那日晚间谈到密处,杜慎卿问道:“鲍师父,你还该寻个生意才好。”鲍廷玺见他问到这一句话,就双膝跪在地下。杜慎卿就吓了一跳,说道:“这是怎的?”鲍廷玺道:“门下原是教班子弄行头出身,除了这事,不会做第二样。如今老爷照看门下,除非恳恩借出几百两银子,仍旧与门下做这戏行。”杜慎卿道:“这教班子弄行头,不是数百金做得来的,至少也得千金。我不瞒你说,我家虽有几千现银子,我却收着不敢动。为甚么不敢动?我就在这一两年内要中,中了,那里没有使唤处?我却要留着做这一件事。而今你弄班子的话,我转说出一个人来与你,也只当是我帮你一般,你却不可说是我说的。”

鲍廷玺道:“除了老爷,那里还有这一个人?”杜慎卿随:“赣州府的儿子是我第二十五个兄弟,他名叫做仪,号叫做少卿,只小得我两岁,也是一个秀才。我那伯父是个清官,去世之后,他不上一万银子家私,他是个呆子,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到秋凉些,我送你些盘缠投奔他去,包你这千把银子手到拿来。”鲍廷玺道:“到那时候,求老爷写个书子与门下去。”杜慎卿道:“这书断然写不得。如今去先投奔一个人。”鲍廷玺道:“却又投那一个?”杜慎卿道:“他家当初有个奶公老管家,姓邵的,这人你也该认得。”鲍廷玺想起来道:“是那年门下父亲在日,他家接过我的戏去与老太太做生日。”杜慎卿道:“这就是得狠了。如今这邵奶公已死。他家有个管家王胡子,是个坏不过的奴才,他偏生听信他,我这兄弟有个毛病:但凡说是见过他家太老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你将来先去会了王胡子,这奴才好酒,你买些酒与他吃,叫他在主子眼前说你是太老爷极欢喜的人,他就连三的给你银子用了。他不欢喜人叫他老爷,你只叫他少爷。他又有个毛病,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像你受向太老爷的思惠这些话,总不要在他跟前说。总说天下只有他一个人是大老官,肯照顾人。他若是问你可认得我,你也说不认得。”一番话,说得鲍廷玺满心欢喜。在这里又效了两个月劳。

【乙】

娄太爷的病一日重一日。那日,杜少卿坐在他眼前,娄太爷说道:“大相公,而今看这光景,病是不得好了,你要送我回家去!”杜少卿道:“我一日不曾尽得老伯的情,怎么说要回家?”娄太爷道:“你又呆了!我是有子有孙的人,今日自然要死在家里。”杜少卿垂泪道:“这样说我就不留了。老伯的寿器是我备下的,如今用不着,是不好带去了,另拿几十两银子合具寿器。衣服、被褥是做停当的,与老伯带去。”娄太爷道:“这棺木衣服,我受你的。你不要又拿银子给我家儿子孙子,我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个知心的朋友。令先尊去后,大相公如此奉事我,我还有甚么话?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这家业是断然保不住的了!像你做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甚么样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你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甚么好人,你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银钱也是小事,我死之后,你事事学你令先尊的德行,德行若好,就没有饭吃也不妨。你平生最相好的是你家慎卿相公,慎卿虽有才情,也不是甚么厚道人。你眼里又没有官长,又没有本家,这本地方也难住,南京是个大邦,你的才情,到那里去,或者还遇着个知己,做出些事业来。这剩下的家私是靠不住的了!大相公,你听信我言,我死也瞑目!”杜少卿流泪道:“老伯的好话,我都知道了。”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抬娄太爷过南京到陶红镇,又拿出百十两银子来付与娄太爷的儿子回去办后事。第三日,送娄太爷起身。

1.杜慎卿和杜少卿曾分别参加莫愁湖高士会和祭泰伯祠,他们二人参加的目的各是什么?
2.请概括【甲】选段杜慎卿“不是甚么厚道人”的三个表现。
3.试结合两选段,分析杜少卿的人物形象。
2024-01-09更新 | 67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浦郎自心里疑猜:“老师父有甚么诗,却不肯就与我看,哄我想的慌。”仔细算来,“三讨不如一偷”。趁老和尚不在家,到晚把房门掇开,走了进去。见桌上摆着一座香炉、一个灯盏、一串念珠,桌上放着些废残的经典。翻了一交,那有个甚么诗!浦郎疑惑道:“难道老师父哄我?”又寻到床上,寻着一个枕箱,一把铜锁锁着。浦郎把锁抻开,见里面重重包裹,两本锦面线装的书,上写“牛布衣诗稿”。浦郎喜道:“这个是了!”慌忙拿了出来,把枕箱锁好,走出房来,房门依旧关上。

1.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蒲郎与孔乙己都是读书人,有“偷书”的相似经历,反应出时代影射的劣根性。
B.浦郎在庵里读书,受到了老和尚的帮助,“老师父”是他对“老和尚”的敬称。
C.浦郎趁老和尚不在庵里,偷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公然盗用牛布衣的名号。
D.浦郎酷爱诗文,在庵里日夜苦读,最终因中举而取得功名,是个光明磊落之人。
2.鲁迅所说“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对《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高度概括。请举一例,简要分析。
2023-05-04更新 | 1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