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孟子(前372-前289)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93000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ㅤㅤ②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ㅤㅤ③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ㅤㅤ④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乙】


ㅤㅤ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1)根据语境推敲加点词的意思。
寡人之身 ______
②寡人______
③入以其父兄 ______
④其始于至粗 ______
(2)用“/”给文中划横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3)孟子的论辩艺术“析义至精”“用法至密”。细读【甲】文,边读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提示:可用上“首先”“然后”“最后”等词)
(4)【乙】文中“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一句,“呜呼”“欤”是语气词,任选其中一个加以赏析。
(5)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中,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楮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            苟得:苟且偷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C.万钟于我何加焉             万钟:优厚的俸禄
D.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来的性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孟子善于将抽象难懂的道理化为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论证,请结合语段(一)第1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两个语段,说说语段(二)中张养浩有哪些称得上“义”的做法。(至少答出三点)
2023-02-17更新 | 1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往送之门,之曰必敬必,无违夫子
B.同敞坐不去褒衣
C.与民之必之路
D.岂不大丈夫哉竭尽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孟子举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4.语段【乙】中,张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语段【甲】的论据?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2020-07-01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札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释】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丈夫之   冠:______       (2)往之   女:______
(3)败奔   或:______       (4)同敞自灵川至   适: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3.[乙]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中“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2023-03-30更新 | 2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