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岱(1597-1679)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06 题号:2026505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本文作者是明末清初的______(人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住西湖               拏一小舟
B.是日定矣            有痴似相公者
C.金陵人               日更定矣
D.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数量词的使用。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痴”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湖心亭看雪》和《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余一小舟(ná)B.雾(sōng)C.环(cú)D.琅(y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倾斜的词
(1)雾凇沆砀(                   )
(2)拉余同(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4)得之心而之酒也(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2023-08-13更新 | 7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甲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同“喝”。
1.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箫和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湖中人鸟声俱
(2)大雪深三尺
(3)余勉强举大觥
3.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入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5.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9-12-23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歌楼舞榭,弱柳夭桃、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为得计也。

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今余僦居他,已二十二载,梦中犹在故居。旧役小傒,今已白头,梦中仍是总角。夙习未除,故态难脱。

(张岱《西湖梦寻序》)


【注】①不辰:不得其时。②僦(jiù)居:粗屋居住。③傒:同“奚”,仆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绝   人鸟声俱   哀转久
B.是   日更定矣   金陵人
C.一   上下   碧万顷
D.及   下船   徐公何能君也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张岱对西湖的特殊情感。
2023-01-29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