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外国文学 > 美国 > 埃德加·斯诺
题型:名著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59 题号:21153468
《红星照耀中国》以“卓绝的中国精神”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请结合作品内容,举出一件红军长征中表现这种精神的具体事件,并简要分析其精神内涵。

相似题推荐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下面是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两段文字,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他的名字叫起来很响亮,这个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在中文中的两个字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

在南方的这些年月里,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必须承认,就战术的独创性、部队的机动性和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而且无疑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之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的,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个人魅力,还有那鼓舞部下具有为一个事业英勇牺牲的忠贞不贰精神的罕见人品。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宁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用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它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上,打入了一个楔子。我走马西北的时候,他在做的正是这样一件事。


(1)上述文字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著的《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________(填目录名)。上述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填人名)。
(2)从上述文字中你读到了斯诺对他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述文字中你感受到斯诺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2020-02-18更新 | 187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 _____国著名记者 _____于1936年对 _____进行实地考察而创作的一部报道性作品,曾更名为 _____,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_____
2022-10-05更新 | 117次组卷
名著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的结尾预言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最终会获得胜利。请阅读以下四个选段,分析他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

【选段一】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注:指泸定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选段二】一个眼光明亮的少年,嘴上还没有长毛,他站起来宣布:“我只有一句话要说。白军到甘肃的一个村子中来,没有人帮助他,没有人给他吃的,没有人要参加。但是红军来时,农民们组织起来,成立委员会来帮助我们,青年人都自愿参军,我们红军就是人民。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

【选段三】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们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乏,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

【选段四】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可是在周恩来的司令部门前,只有一个哨兵。我到了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的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

2023-03-02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