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1383607
千百年来,爱国作品宛如一道美丽的风景,爱国主义牵动着每个人最真挚的感情。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先天下之忧而忧”中“先”的意思是①____________,道出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于是入朝见威王”中“见”的意思是②____________,表明邹忌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劝谏齐威王的行动。
2.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显其豁达、博大的胸怀;“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意思是“由此看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委婉地指出齐威王所受的蒙蔽。
【明其志】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微斯人,吾谁与归?”请你结合《江城子·密州出猎》谈谈苏轼与范仲淹是否是一道的人,并阐述理由。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践其行】
4.时代不同,爱国的形式也不相同。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当代中学生应如何爱国。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联系语段,体会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
②面刺寡人之______
③能谤于市朝______
欲言,无可进者______
(2)翻译下列各句。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结合第一段体会邹忌的说话技巧。
(4)本文多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效果。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从邹忌成功说服齐王可否想出一句与此相关的格言、俗语?
2022-06-11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编自刘向《列女传·母仪传》)


注:①俎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用的礼器;②六艺,春秋时孔子开私学所授《诗》《书》《礼》《易》《乐》《春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孟母为给家人谋求优越的生活环境,先后几次搬家,从坟场到市集再到学校。
B.孟子小时候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住在哪里,很快就能和那里的居民成为朋友。
C.孟母用断织作喻劝告孟子,男子如果失去生存技能,要么做贼,要么被奴役。
D.孟子听从母亲教诲,从早到晚勤学不止,跟随老师子思学习,终于成为名儒。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2023-01-18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


【注释】①昧:黑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恐已(     )             (2)盲臣敢戏其君乎(     )
2.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吾 年 七 十 欲 学 恐 已 暮 矣!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022-11-17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