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语言表达与应用 > 图文转换 > 图表类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21437515
在滨海县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某小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小滨和小海作为志愿者对小区居民进行了“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内容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683%76.9%94.2%
认为生活中必须垃圾分类55.6%73.3%88.7%
每天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43.8%38.1%57.4%
(1)阅读表格,请概括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根据表格调查内容栏,为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3)请你对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一条可行性建议。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1】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然后回答问题。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如下表):

年级

祝福父母生日的占比

祝福同学生日的占比

小学生

50%

54%

初中生

68%

86%

高中生

91%

93%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你从表格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针对表格中的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2019-08-23更新 | 97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2】九(1)班开展“畅游红色故土·赓续红色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实施我设计】为丰富活动内容,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观红色景点革命旧址
活动二: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
(2)【活动开展我动员】小亮同学将在班级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修改。

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同学们来到红色景点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红色旅游的吸引力来自文物的珍贵、建筑体量的宏大、服务设施的完善,【甲】但其根本在于革命文化的博大精深,革命人物的感人事迹、革命精神的时代光芒。

革命战争年代,【乙】革命老区人民与党荣辱与共、生死相依,谱写了辉煌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无数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的英勇事迹。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铸就的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血肉相连真实的写照,如猎猎旗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丙】我们去探访红色景点,去追寻先辈们奋斗的足迹,去重新感受血脉中流淌的炽热。


①【甲】处画线句标点使用不正确,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
③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为祈使句,使它语意连贯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3)【活动实践我调查】根据下面材料的内容和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如今不少红色旅游景区都开启了云观赏模式,红色资源借助现代化技术,使云旅游红色景区成为可能。在中国旅游日前夕,围绕红色景区的云旅游感受,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了一项有2085名受访者参加的调查,具体数据如下:

   

数字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4)【活动实践我参与】有一处红色景区,需遴选“军魂”二字刻石,下列图片中你认为最合适的作品是哪一幅?请从适合情境和审美角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A.          B.        C.          D.   
2023-09-26更新 | 155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3】非文学作品阅读
【传统观念】

饮食小道

郗文倩

饮食虽是小道,在中国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自古以来,儒道两家,道不同。道家将人放在宇宙自然间,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存在;儒家则把人放在社会中,说的都是立身做人的道理。二者视角不一,关注的重心以及得出的结论都有极大差异,然而,却都从饮食着眼。

道家讲服食养生,强调食物补精益气的作用,如《黄帝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儒家则看到饮食本能欲望,吃饭关系到生命保存,自然不可忽视。但《礼记》说“礼之初,始诸饮食。”当人们意识到不能像动物一样茹毛饮血,撕咬抢食,而是要讲规矩,讲熟食烹饪,礼就产生了。可见,在古人看来,吃喝说着简单,却不是小事,它涉及身体饥饱康健,也是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表征。

因此,确实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的祖先那样,在自己的饮食食物生活中倾注了如此多的注意力,产生了诸多创造和深刻的理解。人们使用炙、烤、煨、炖、焖、炮、烩、煎、烧等多种方式烹饪天南地北的各色食物,满足口腹之欲,衍生出食药同源、饮食养生的观念。

食药同源,意思是许多事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古医家认为中药有四性、五味,而食物也同样如此,因此食物能入药,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因此,人们更希望用日常饮食来调理身体,用秉性更温和的食物平衡内在阴阳。

古人关注饮食,基于养生,但又不至于此,比如关于饮食,还有本味主张和五味调和的烹饪原则。古人认为,这些都蕴含着人生道理,也是治国理念的隐喻。

“五味调和”的说法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文中伊尹以至味说商汤,拿肉食调味之术谈治国之道。

而本味的主张更多来自文人对于“自然”的审美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诗赋创作、音乐绘画等艺术活动中,更融入文人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苏轼在《菜羹赋》序言中说:“煮蔓菁、芦菔(萝卜),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醋)酱,而有自然之味。”这里的“自然之味”即蔬菜之本味。苏轼此时正处于蛮荒贬谪之地,这句话自有苦中求乐的意思,但其“自然之味”的表达却体现着价值追求。

(选自《食色里的传统》,有删减)


【当下生活】

图(1)

图(2)

图(3)
【各方声音】

甲: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换句话说,按照这样消费方式,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

这些塑料袋被送往垃圾场填埋,或者被直接倒λ海中。2010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中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当陆地不能够承受,人类就将目光瞄准了海洋,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中国的倾倒量大约占1/3。

按此速度,到2025年,海洋里每一条海鱼,就有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到2050年,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新西兰素来以纯净闻名世界,然而在2017年,奥克兰大学 Ana Markie博士研究发现:新西兰市面上常见的9种可以商业捕捞的鱼中,有8种鱼曾长期经常性地摄入塑料垃圾。这些塑料中常含有致癌物等化学物质,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除了转化成化学物质,塑料还会以另一种形式进入你的身体,继续危害你的健康,科学家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塑料微粒”。它肉眼不易看见,在加利福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鱼类市场中,1/4鱼类的小肠中含有塑料粒子。塑料微粒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人们日常所用的个人护理用品,如磨砂洁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妆品等。另一个来源是涤纶、锦纶、莱卡、维纶等人造纤维织物。换句话说你穿的雪纺,化纤面料的衣服,在经过水洗之后,它在水中的塑料微粒经过水循环系统流入江河湖海。这些塑料微粒会吸收海洋内的有毒污染物。它们易被鱼类误食。最终海鱼又经过捕捞回到餐桌,顺利实现食物链循环。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乙:数据来说话,我国一年的外卖垃圾重量大约是12万吨,比起我国每年高达7560.8万吨的塑料制品产量,外卖的垃圾仅仅只占据其千分之一。

丙:“当然期待外卖是新鲜的。”经常吃外卖的张女士说。虽然对外卖新鲜的期望值不太高,但即便如此,她还是难以接受外卖店这样的做法,(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而成。)

丁:前几天,朋友和我抱怨丈夫越来越不爱她了,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上周本来约好周末在家里买菜做饭,结果周日一早,他说太累了,不如就叫外卖吧……

1.阅读图(1)与(2),你得出哪些结论?
2.请根据【传统观念】,分析【各方声音】中“甲”的观点爆红网络、疯传朋友圈的可能原因。
3.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各方声音】中“甲”的观点与阐述存在的问题。
4.外卖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你怎么看?请写一篇“外卖之我见”的评论。
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表达得体。②规范运用语言,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③20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19-05-19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