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2280947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作者柳宗元,字______,河东人,是“______”之一。
2.根据提示,解释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划横线词学习支架推测划横线词的含义
折蛇行词类活用(1)______
潭中鱼可百课内迁移:自富阳至桐庐一百(2)______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文章成功运用了侧面描写,历来为世人称道,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的?
5.柳宗元一生命运多舛,虽屡遭贬官,弃置十年,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对此你有哪些感悟?请写下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在“亲近诗文·诗文中的山水”活动中,小组成员找到了以下三篇文章,请你一起完成以下学习活动。
【甲】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清]袁枚

①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②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③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选自《小仓山文集》)


【注释】①箕(jī):簸箕。②瀹(yuè)茗:烹茶。瀹,煮。③对枰(píng):对坐下棋。枰,博局,这里是比赛棋艺的意思。
【丙】

论山水(节选)

[清]张潮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离,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选自《幽梦影》)

1.根据词句的结构和语境推敲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人可坐可卧,可箕踞
(3)以人之,待水之劳
(4)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
2.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纵 横 丈 馀 八 窗 明 净 闭 窗 瀑 闻 开 窗 瀑 至。
3.【乙】文第一段结尾的空格处标点为“?”还是“!”?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
4.张潮在《论山水》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柳宗元的“小石潭景”和袁枚的“飞泉亭景”,分别属于哪里之山水?请结合以上选文简要阐述。
2023-03-11更新 | 1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
2.翻译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B.第2段写了小石潭的鱼。没一句写水,却句句有水。
C.第3段写小食堂的源头活水——小溪。
D.第4段写了小石潭周围寂静和清幽的环境。
2016-11-18更新 | 4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有老树,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⑧刺泼:鱼击水声。⑨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慧可怜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饼于左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的句子用“/”划分停顿,共三处。
导 泉 于 寺 周 于 廓 下 激 聒 石 渠 下 见 文 砾 金 沙。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22-10-24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