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22866757
班级举办了“自然山水,至善至美”专题学习活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选自《小石潭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读准字音,是阅读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黄发垂(     )(2)尔远逝(     )
2.美丽风光,近观远望,各有其美。近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能够看到鱼儿① _________ ,忽而又向远处游去;远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可以看到土地平坦宽阔,房屋②_____________(根据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填空)
3.跟随柳宗元的脚步探访幽境,那竹林中的水声“如鸣珮环”________________,如此美妙的声音让人心中十分愉悦,忍不住想要觅得其踪;在陶渊明笔下,溪边的那片桃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②_________________,为桃花源的出现铺垫了充分而自然的条件。(填人画波浪线句子的现代汉语翻译)
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面对人生沉浮,仁者、智者常常以山水为伴,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得失呢?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语段二 广通以宋元嘉二十六年,见有野猪食其稼,因举弩射中之。流血而走,寻血迹,越十余里,入一穴中。行三百许步,豁然明晓,忽见数百家居止,莫测其由来,视所射猪,已归村人圈中。俄有一叟出门曰:汝非射吾猪者乎?文曰:猪来犯仆,非仆犯猪。翁曰:牵牛蹊人之田,信有罪矣。而夺之牛者,罪又重矣。文因稽首谢过。

(节选自《神仙感遇传》,有删改)


注:①广通:文广通,人名。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溪行 木求鱼B.仿佛若有 宗耀祖
C.通人 德兼备D.其中往来种 一鼓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下列对语段(一)(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一)作者意在描摹桃花源的和谐美好,通过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桃花源的田园风光及百姓的生活状态来具体展现。
B.语段(二)中的文广通因隐居者的猪吃了他的庄稼,一路追踪,才在偶然之下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并且在其中被隐居之人以理劝服后道歉。
C.两个语段在写法上有所不同。语段(一)处处显示出大自然内在的静美,为桃花源的出现做铺垫,而语段(二)没有对外部环境进行渲染,直接写隐居处的场景。
D.两个语段都叙述了一个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不同之处在于,语段(一)中的渔人是主动寻找发现桃花源并进入,而语段(二)中的文广通是被指引进入。
4.如果对语段(二)中的“忽见数百家居止”展开详细描述,可以用语段(一)中哪个句子?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这一场景。
2023-02-2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溪行______________             ②渔人甚______________
③选贤______________             ④男有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并怡然自乐
3.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

2023-03-04更新 | 9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缭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对此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桃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问渔人今天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才不知道什么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B.“初极狭,才通人”说明了桃花源非常不易被人发觉,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为下文叙述找寻桃花源却均未果作了铺垫。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村民的富足和他们的淳朴,与当时桃源外尔虞我诈、巧取豪夺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对比。
D.最后,渔人带着人怎么找都找不到桃花源的所在,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将桃花源的事告知了外面的人。如果他没有这么做,自己再去找寻,是能够找到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时间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处处志之、无人问津。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便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雪始晴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解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7.【乙】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03-06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