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7310483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知识点】 韩愈(768-824) 杂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苦:苦苦,极力。②一任:任凭。③零落:凋谢。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以千里       (2) 才美不外       (3) 执策而之 (4)更风和雨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揭示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突出了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用原文回答)
4.联系文章内容,谈谈《马说》和《卜算子·咏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9-20更新 | 1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南霁云威武不能屈

韩愈

南雾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头,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释】①南霁云: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②贺兰:贺兰进明。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临淮。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④浮图:佛塔。⑤愈:韩愈自称。⑥相语:告诉我。⑦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食,且不下咽(          )   (2)此矢所以(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3.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三件事。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2019-04-03更新 | 1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北史·孝行传·张元》)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才美不外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叔父其言             4)速医治之
4.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随叔父夜行B.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张元D.一狼其中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6.乙文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019-08-21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