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803518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民其上 (2)石而往有石泓 (3)水清冽 (4)石底以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胡不已乎
B.然卒入渴 兴复汉室,还旧都
C.渴西南行不能百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2)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4.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与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


注:①文:同“纹”,纹彩、花纹。②揭跣(xiǎn):拎起衣服,赤着脚。③排:推。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⑤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⑥触激:撞击。⑦翠羽:翡翠鸟的羽毛。⑧龙鳞之石:像龙鳞一样的石头。⑨荫:遮盖。⑩践履:踪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B.入:高峰则无法家拂士
C.清:流见底 回倒影D.色:五交辉 草入帘青
2.将语段(一)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结合语段(一),试举二例简要分析其写景精妙、景物极富生命力的特点。
4.语段(一)(二)作者在写景后都流露出得意之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者“得意”的原因。
2021-02-26更新 | 2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小王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于是选了两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开展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诗文联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②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无心而出岫”句,一般是表示庄子所说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心灵境界。
【乙】

石渠之事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1.【甲】诗第四句中“绿”字极妙,请赏析。
【任务二:疏通文言大意】
2.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文言加点字
课内迁移法: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石渠之事穷:__________
词类活用:处处之。(2)民又焉:__________
成语解词法:天海角(3)达于两__________
联系语境法(4)可胡床十八九居之: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 水 之 大 倍 石 渠 三 之 一 亘 石 为 底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
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提示完成“游记写作要素探究表”。
探究一【乙】文:“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
【丙】文:“从小丘西行”“下见”“坐潭上”。
要素一:(1)__________
探究二【乙】文中“(2)__________”一句和【丙】文中“如鸣珮环”都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动听;
【乙】文中的“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和【丙】文中的“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又都写出了岸边石头的不同形态……
要素二:多角度描写景观。
探究三【乙】【丙】两段文字为读者展现美丽画卷的同时,又让人感受其寄寓的复杂情感。要素三:(3)__________
探究小结:一篇好的游记,这三个写作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任务四:感悟诗文之情】
6.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上述任一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2023-04-26更新 | 3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选自元结《右溪记》)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日光下
(2)悄怆幽
(3)流数十步
(4)两岸皆怪石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则 可 为 都 邑 之 胜 境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以及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021-05-07更新 | 1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