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语文试卷(二)2
全国 六年级 期末 2021-12-01 1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句法实践、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写作训练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对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            
A.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引号表示引用)
C.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省略号表示言有尽而意无穷)
D.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顿号表示列举)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A.指没有开放的花骨朵。(苞蕾)
B.植物界的一大类,植株矮小,有假根。分为苔和藓两类,有很多种,多生长在阴湿的地方。(苔藓)
C.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斗篷)
D.预先的报告(多用于天文、气象等方面)。(告诉)
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列诗句能够用来形容郝副营长的一项是(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凹” 字用部首查字法,可以先查“∟” ,再查6画。
B.“一贯”的“贯”是上下结构的字,这个字共九画。
C.“防御、得失、冷暖、因果、瞻仰”这些都是由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
D.“磅礴、崎岖、蜻蜓、璀璨”这些字都是形声字。
5.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叫   

二、诗词曲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词曲鉴赏 | 适中(0.65)
课外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诗题“春夜喜雨”中,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表示描写对象的词语是“_______”,表示诗人感情的词语是“_________”。
7.诗句中“发生”的意思是(        
A.催发植物生长。
B.原来不存在的事物出现了。
C.出现。
8.本诗用词贴切。“随风潜入夜”中的“潜”写出了风很_______
“润物细无声”中的“细”写出了雨很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9. 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丁香结》一文主要从颜色、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角度细致地描写了丁香花,写出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作者以“丁香结”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移舟泊烟,日暮客愁新。
①“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句中“_________”字是“诗眼”,“__________”一词交代了时间,这两句诗把游子内心的孤寂描写得淋漓尽致。我还知道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到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到船上的场景,我想起了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想到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的情景,我想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想到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的画面,我想起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 适中(0.65)
10. 比一比组词。
(      )(      )(      )(      )
(      )(      )(      )(      )
2021-12-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语文试卷(二)2
填空题 | 适中(0.65)
11. 给每个句子填上一对反义词。
(1)你的胃不好,吃饭时不能(              ),应该(          )
(2)做人要诚实,讲信用,要(            ),不能(             )       
(3)现在生活虽然富裕了,但还是要(          ),不能(          )
填空题 | 适中(0.65)
1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_________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__________过草地,而不惜___________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年末开始,“舌尖上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年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是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间调查。调查显示30岁至40岁的人群能够打包,浪费最少,节约意识最强。而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不打包,浪费程度最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3.读以上材料,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①文本中“必剩客”是指_________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_________;“兜着走”是指________________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出自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处不合适的名言是(        
A.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桥(节选)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所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象?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使其与上下文意思连贯。
17.“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浪头没有把他吞没,他有可能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以“桥”为题目,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写一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选自《列子·汤问》

20.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伯牙鼓琴(      )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③赞许。
哉   (     )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③赞许。
在高山(     )①意向,心里想着。②记号。③记载的文字。
伯牙所 (     )①惦记。②说,读,诵读。 ③心里想到的。
21.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由“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  )。
A.伯牙弹的曲子,钟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
B.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听不懂
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
D.钟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
23.“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    
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
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
D.文笔流畅优美

六、书面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快乐作文。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你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古今中外,有许多惜时如金的名言与事例,请你以“珍惜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句法实践、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鉴赏、写作训练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5
诗词曲鉴赏
1
填空题
4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书面表达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句法实践
2
基础知识
3
积累运用
4
阅读鉴赏
5
写作训练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标点符号
20.65词语解释
30.65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40.65查字典  词语排列归类  形声字
50.85多音字
二、诗词曲鉴赏
6-80.65古诗  写景咏物
三、填空题
90.85课内文章理解  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字词解释
100.65形近字  组词
110.65反义词
120.65课内文章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13-140.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5-190.4课内阅读
五、文言文阅读
20-230.65主旨概括  课内阅读  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六、书面表达
240.4话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