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小学语文综合库 > 阅读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3 题号:12471995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灭火器检查方法:
1.检查灭火器的压力状况(压力表指针在红色区域表示灭火器已经失效)。
2.检查灭火器的配件,如喷嘴、压把、插销是否完好。
3.检查灭火器瓶体是否完好无锈蚀。
4.检查灭火器是否在使用年限。
备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药剂需两年一更换,一般瓶子的使用年限为6-8年。

1.这份资料向我们介绍了灭火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取出灭火器后,应先拔掉保险销再去灭火。(      )
(2)检查灭火器时,压力表指针在黄色区域表示灭火器已失效。(      )
(3)灭火时,对准火苗直接扫射效果最好。(      )
(4)发生火灾时,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     )
3.2019年6月10日,消防人员在一家餐厅进行消防检查时,发现店里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瓶上注明最后一次换药时间是2017年5月10日,消防人员会对餐馆负责人说:“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玲玲在今年种植圣女果的过程中绘制的三幅图。请你观察图片(结合资料),完成练习。

【资料】圣女果,常被称为小西红柿,中文正式名称为樱桃番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科番茄属。植株最高时能长到2米。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凉血平肝,补血养血和增进食欲的功效。

1.下面是玲玲的观察日记,请你从两个角度观察图①,帮她写具体。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了几棵圣女果苗。每棵苗下面都有一小块湿润的土,可能是怕幼小的苗失去水分吧。我把一棵苗轻轻地托在手掌上仔细观察。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角度一:把看到的小苗的样子写在【A】处。
角度二:看到这样的小苗,玲玲会怎样想呢?把想到的内容写在【B】处。
2.观察图②,把句子写具体。
我打了一壶清水,把水______地洒在______的叶片上。
3.观察图③,你看到的圣女果是什么样子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写。
圣女果成熟了,_______________
2023-04-16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园地

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6.5小时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 读了这句话,我驻天和核心舱,开始了太空生活和工作,①这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大大减少了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其高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②“神舟十二号”载 人飞船能在性能上有所提升,国内科研成果的应用功不可没。

-——进行了多项国产化芯片应用改进。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完全使用国产CPU 芯片。

——充分运用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将北斗导航终端也引入飞船设计中,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北斗系统定位数据。

——依托我国中继卫星系统进行测控。测控由以地基测控为主全面转为以天基测控为主,地基测控为辅,减少对测控站、测量船的需求,既扩大了测控覆盖率,又节约了任务成本。

除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外,“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还创造了多项国内首次: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和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可以说,它已经完全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的载人飞船研制目标。

材料二

1.把划横线或者波浪线的句子处的批注补充完整。
(1)读了句子①这句话,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②,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3)注意画波浪线的句子,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这里的破折号还可以换成文字:_______________
2.如果想知道“神舟十二号”的构造,我们应该重点阅读材料______,并可知“神舟十二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舱结构。
3.对我国航天员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你有何感受?想说点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1-26更新 | 6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起源于ニ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的人阅读。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投放户外这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放图书时,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漂流过程变得丰富多彩。

[材料二]六年级图书漂流活动——_______________

活动安排:3月10日一3月15日:投放图书   地点:学校阅览室

3月18日6月30日:漂流

注意:(1)图书要求:非教材、教辅类,内容健康。

(2)       漂流要求:①每本书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周;②爱护图书;③认真阅读并填写漂流卡。

1.从材料一中选出恰当的内容来作为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并填在材料二的横线上。
2.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是全校师生。(       )
(2)图书漂流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       )
3.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对于图书漂流,你最想深入了解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7-01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