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9-05-29 16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生命活动的调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019-05-29更新 | 2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2. 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B.人耳处C.空气中D.传播过程中
2019-05-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3. 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19-05-29更新 | 1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4.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之为理想实验法或科学推理法,下列研究过程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
A.观察各种发声体并归纳得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用叩桌面的方法研究固体可以传声
C.用敲鱼缸的方法研究液体可以传声
D.用特殊装置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2019-05-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宇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019-07-27更新 | 132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6. 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声喧哗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之一
B.声音弱到一定程度,人就听不见了,叫次声波
C.超声波一般人听不到,原因是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超过 340 m/s
D.超声波声音太强,所以人听不见
2019-05-29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7.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B.汽车上装消声器,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2019-05-2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8. 下列有关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将闹钟放在密闭钟罩内,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019-05-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9.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    )
A.扬声器发声时泡沫粒跳动 B.音叉发声时溅起水花
C.抽出空气铃声减弱 D.大钟发声时球被弹起
选择题 | 较易(0.85)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速将变小
2019-05-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11.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    )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C.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无法判断
2019-05-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适中(0.64)
12. 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 接通电路, 电铃发出声音, 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全部抽掉时,将发生(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只见电铃振动, 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不见电铃振动, 但能听到声音
选择题 | 较易(0.85)
13. 美国贝尔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信用卡,这种信用卡只能对它们主人的声音作出反应,每次你要刷卡的时候都需要对着信用卡说上两句话,只有声音与事先录制的用户声音相吻合才能够顺利刷卡。这种信用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B.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D.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2017-07-14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训练_2.3 耳和听觉(2)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4. 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会对人产生伤害B.在家中,音响播放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2019-05-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选择题 | 较易(0.85)
15. 小明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在另一端的小强敲击一下铁管,则(   )
A.小明只能听到一次响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B.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铁管和空气传来的
C.小明能听到两次响声,依次是由空气和铁管传来的
D.小明能听到无数次响声,声波在铁管内被管壁无数次反射
选择题 | 较易(0.85)
16.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会被吓走,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水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7. 中小学艺术节上,古筝演奏者倾情演奏了《女儿情》《高山流水》等曲目赢得到一片掌声。       
(1)演奏者用手指拨动琴弦时,声音是由于琴弦________产生。       
(2)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演奏者的演出,这是发生了光的________反射。       
(3)某同学坐在最前排还是不能看清演奏者,针对他平时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的眼睛问题,下面两个示意图中正确的矫正方法是________
填空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经常套耳塞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长期如此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减退。
填空题 | 较易(0.85)
19. 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利用“土电话”能进行通话,这表明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是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三、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20.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填字母)法。                    
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
2019-05-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探究题 | 适中(0.65)
21. 如图所示,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________
2019-02-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同步练习

四、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2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
2019-02-26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

五、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23.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20-100102030
声音速度/m·s -1318324330336342348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________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 1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________       
(4)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ft谷里,想估测ft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ft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面ft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ft谷的宽度。________
探究题 | 适中(0.65)
24.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
钢丝10cm0.2mm2
钢丝10cm0.1mm2
钢丝5cm0.1mm2
钢丝5cm0.1mm2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探究题 | 适中(0.64)
名校
25.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生命活动的调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6
填空题
4
探究题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2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4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声音的特性  音调  响度
20.85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30.85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40.85推理法
50.85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60.85超声波与次声波
70.85声音的传播  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8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特性  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90.85声音  声音的产生
100.85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
110.85声音  声音的产生
120.64大气压强的存在
130.85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140.85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150.85声音的传播
160.85声音的传播
二、填空题
170.85声音的产生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80.65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19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220.6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特性
三、探究题
200.65类比法  转换法  声音  声音的传播
210.65声音  声音的传播
230.65声音传播的快慢
240.65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250.64解释、检验与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