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的危机与变革 > 甲午中日战争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2588028
纵观历史,海防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

材料一: 1500 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阻隔,海洋时代就此开启。随着欧洲商人活动范围的空前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的直接商贸关系建立起来了,世界性商贸市场开始形成;英国这个仅有二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小小岛国,竟然抢占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

材料二:然而中国,自郑和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从此以后,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开始,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三:清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欲求自强,仍非破除成见,定购铁甲(舰)不可”,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废弃弓箭,专精火器,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


(1)“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阻隔”是指什么事件?依据材料一,分析这一事件对人类的影响。       
(2)当海洋时代到来时,西方列强纷纷东来,举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散的骨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中国近代所遭受的屈辱促使我们奋发图强。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4月丘逢甲(清)《春愁》


【奋起抗争】

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历史中,他们的名字永垂史册。



图一林则徐

图二邓世昌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的是指哪次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请用史实说明“往事惊心泪欲潸”。(提示:时间,事件,影响……)
(3)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人物的英雄业绩。
2021-12-23更新 | 9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从l868年开始实行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就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和蓄谋已久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天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2)“割台湾"是依据哪年签订的什么条约?
2021-03-06更新 | 5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
(2)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