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吴江、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江苏 九年级 二模 2023-07-06 46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1. 苏式泡泡小馄饨面皮薄如蝉翼,馅料若有似无。其中面皮主要能提供的营养物质是
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 下列文物主体材料主要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彩绘天王木盒B.秘色瓷莲花碗
C.鎏金铁芯铜龙D.行书兰亭序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4. 下列气体性质较为稳定,常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的是
A.氧气B.氢气C.氮气D.一氧化碳
2023-04-29更新 | 381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5. 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B.烧杯
C.镊子D.研钵
2023-04-29更新 | 379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铁离子—Fe2+B.纯碱—NaHCO3
C.2 个氮分子—2N2D.氯元素—CL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7. 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食品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有较好效果的是
A.加铁酱油B.高钙牛奶C.富硒茶叶D.含碘食盐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8.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A.蔗糖水B.肥皂水C.蒸馏水D.食盐水
2023-04-29更新 | 23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9. 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会很快变为液态流动,其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3B.镓属于金属元素
C.镓熔点较低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 g
2023-04-29更新 | 24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贮存在纤维素中
B.能用碘水或碘酒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纤维素
C.棉、麻等植物纤维灼烧后有烧焦羽毛味
D.纤维素能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和油脂组成相同,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1.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灰石受热易分解,能用作建筑材料
B.醋酸有挥发性,可用于除水垢
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以用于炼铁
D.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2023-04-29更新 | 25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12. 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B.
C.D.
2023-04-29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3. 某班开展制取 CO2 的学生实验,以下是几组学生的实验片段,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石灰石
C.收集CO2D.存放CO2
2023-04-29更新 | 26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4. 物质的性质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
B.用浓盐酸制备的 CO2气体中会混入较多氯化氢杂质
C.大气中的 CO2 溶于水显酸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多种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2023-04-29更新 | 22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15. 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2022-06-22更新 | 248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6. 区分下列物质,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空气和氧气: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B.二氧化锰和炭粉:取样加入双氧水,观察现象
C.食盐水和蒸馏水:玻璃棒蘸取溶液灼烧,观察现象
D.稀盐酸和稀硫酸:打开瓶口,观察是否有白雾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7. 下列用微粒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碳原子和硫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质子数不同
B.瘪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分子的体积增大
C.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
D.端午时节,粽叶飘香——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023-04-29更新 | 2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18. 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CH4
B.《抱朴子》中描述一种物质:“可以刻玉,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该物质化学式对应b点
C.c点对应的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e点对应的一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早提出了一种有机物组成的定量分析方法。以CuO为催化剂,取6.0g某种有机物在纯氧气流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CO2、3.6 gH2O和2.8gN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中不含有氧元素
B.该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该有机物中C、H、O、N的原子个数比为1:4:1:2
D.若有机物未完全干燥,则氧元素质量分数结果偏大
2023-04-29更新 | 34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20. 某地区学生探究水样的 pH 及溶解氧浓度对钢铁腐蚀速率的影响。如图装置,在三颈烧瓶中放入 3.5 g 生铁粉末,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入 10 mL 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迅速塞紧传感器,重复实验采集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盐酸pH压强P/kPa溶解氧(DO)/mg·L-1
P反应前P反应后DO反应前DO反应后开始降低所需时间/s
2.090.891.85.24.3131
3.090.891.55.03.768
4.090.890.34.93.424
5.090.890.54.93.79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溶解氧浓度均下降是因为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
B.实验①和实验②都生成了氢气
C.实验③能观察到气泡,可能产生了氢气并消耗了更多体积的氧气
D.由表中数据可知,pH 越小,铁生锈速率越快
2023-04-29更新 | 381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1. 海洋不同深度的海水温度不同,人们能以此获得称为“海洋温差能”的能量。对于确定的热传递装置,获得能量的多少与系统的导热能力、温差成正比。其简单原理如图所示:工作介质形成的蒸气经细颈管道变为高速蒸气流,冲击发电机发电。

(1)真空泵能通过降低压强,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
(2)使用海水为工作介质的一大优点是能在冷环境中得到淡水,   这一过程类似实验室的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3)实际生产过程中,需在钢制设备外喷涂保护层,其目的是____________,或采用氨代替海水作为工作介质,氨气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4)提高海洋温差能源利用率的方式除了寻找更佳的导热材料、工作介质外,还可以____________。(答一点)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适中(0.65)
22.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_____,本实验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为防止反应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通常会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氯酸钾(KClO3)是实验室常用的另一种制氧药品,为了较准确测定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体积,并对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进行以下实验:称取一定量氯酸钾与1.5g 二氧化锰混合,然后加热直至无气体放出。
①读取气体体积时,应将反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置中的气体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则收集气体应选如图中的__________装置才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
②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息息相关。要测量气体体 积应选择____________(填“a”或“b”)时开始收集。
a.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逸出时开始收集
b.加热后,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③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 4.8 g。欲将 KCl 全部溶解, 至少应加入该温度下蒸馏水的体积约____________(填字母)。

   

a. 5mL       b. 10mL       c. 20mL              d. 30mL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3. 大量的研究工作者正在寻求各种方便有效的方法来降低大气中 CO2的浓度。
(1)矿物固碳的基本原理是用固碳试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盐保存。氢氧化钙是一种传统的固碳试剂。国内外学者对其固碳过程与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将氢氧化钙粉末与少量蒸馏水均匀混合,压制成样品块。测得不同 CO2气体浓度下,样品质量增加率与抗压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1、图-2。
①制备氢氧化钙可用生石灰(CaO)与水混合形成饱和溶液,该过程______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然后结晶。请写出用氢氧化钙固碳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常压时,干燥的氢氧化钙需要在 300~600℃的温度下才能与 CO2发生反应,则制作氢氧化钙样品块时需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根据图-1,你能得到关于氢氧化钙固碳速率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④根据图-2 可知,固碳后样品的抗压强度随碳化过程中 CO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试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⑤请设计简单方案检验碳化后的产物中含有碳酸盐____________
(2)中国科学家己实现由 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Ⅰ是甲醇分子(CH4O)到甲醛分子 CH2O)的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得反应工持续进行,反应Ⅱ中需要不断补充 分子,理论每完成一个甲醇分子到甲醛分子的转化,需要补充______________分子。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0.65)
24. 人们对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水是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种元素,不可再分。

(1)18 世纪中叶,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用锌加入稀硫酸中制得“可燃空气”,将少量“可燃空气”与空气通入铁质容器混合点燃,能产生剧烈的爆鸣,并产生水雾。该“可燃空气” 应该是_________ (填化学式)。
(2)1781 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加热汞锻灰(HgO)后得到了一种液态金属单质和一种气体——“脱燃素空气”,蜡烛在这种气体中燃烧更明亮。请写出卡文迪许制得“脱燃素空气” 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卡文迪许认为普利斯特斯的实验并不能证明水的组成,于是用“脱燃素空气”代替空气重做了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4)1783 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水加热成蒸气通过高温的铁管,一段时间后,在出口处收集到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后称量发现水的质量减少,铁管的质量增加,经研究证明铁转化为四氧化三铁,装置如题 24 图-1 所示。其反应原理为_________ (写化学方程式)。至此,水不是单一元素物质,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观点得到了化学界公认。
(5)180 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伏打电池在常温下对水进行通电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某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尼科尔森用电分解水的实验(题 24 图—2), 得到不同电极的电解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不同电极在相同条件下的的电解结果(以气柱高度表示电解产生的气体体积)
电极时间H2体积O2体积V(H2):V(O2
多孔碳棒4’28”66252.6:1
镀镍回形针2’22”66312.1:1
铜丝2’15”66332:1
已知:多孔碳棒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质量减少而需更换。
结合图表信息回答,用多孔碳棒作电极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总是大于 2:1 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
(6)在整个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利用了“分合”思想证明了水的组成。下面实验中属于“分”   思想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氢气燃烧实验       b.铁管实验       c.水通电实验
2023-04-29更新 | 3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0.65)
25. 利用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Ni,和少量的 Zn、Fe、CaO 等杂质)制备 NiCO3的实验流程如下(虚线处部分流程略去)

已知:Na2CO3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条件下 NiSO4转化为 Ni(OH)2沉淀。
(1)“酸溶”时,金属镍是否发生反应___________ (若能则写出反应方程式,若不能则填“不能”);为加快废镍溶解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2)“氧化”阶段发生的反应为 H2O2 + 2FeSO4+ H2SO4 = Fe2(SO43 + 2H2O,则反应中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此阶段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除铁”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 Fe3+。改变温度、pH,Fe 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80   ℃、pH=6 时,Fe3+转化为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4)“沉镍”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将 NiCO3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要在烧杯中制备 NiCO3沉淀,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填字母)
A.将 NiSO4溶液与 Na2CO3溶液同时加入烧杯
B.将 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 NiSO4溶液的烧杯中
C.将 Ni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 Na2CO3溶液的烧杯中
2023-04-29更新 | 32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6. 铜及其化合物的冶炼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

(1)在实验室选择如图-1 装置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
【查阅资料】
①木炭能在较高温度环境中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夺去,生成单质铜
②酒精灯防风罩能将酒精灯火焰温度提升至 600~800℃
③铜的熔点为 1083℃
【装置分析】
①该实验并未采用略向下倾斜试管的加热方法,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使火焰更好包裹住药品部位,提高反应温度
B.防止生成的气体冲散药品,降低实验成功率
C.过程中会生成液态的铜,且防止石灰水倒吸
【实验过程】
实验:取 0.1 g 木炭粉与一定量的氧化铜粉末按下表所示比例充分混合,在粉末堆中插入一块灼烧过的铜片,进行实验。
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质量比充分反应后试管底部固体的颜色
1)1:9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少量黑色物质
2)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
3)1:11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4)1:12无黑色物质
5)1:13混有少量黑色物资
②从表中可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最佳质量比是___________
③无需再进行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质量比为 1: 14 的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
④取出铜片观察,发现埋入粉末的部分变红,有金属光泽,上方铜片也变为亮红色,右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测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一定有___________
⑤某同学取 8.0 g CuO 固体粉末与一定量木炭以最佳质量比混合,若 CuO 完全转化为 Cu, 理论上预计能得到 Cu 的质量为___________
⑥试管底部的亮红色固体呈“海绵状”,如图-2 所示,实验得到“海绵铜”而非块状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别在 H2与 CO 气氛下,还原氧化铜样品。对反应后的样品进行 X 射线衍射,得到的XRD 图谱结果如图-3 所示。XRD 图谱中的峰值可以表征某物种的存在。结合图像说明,能否采用热还原的方法直接制得纯净的 Cu2O 产品,_________(填“用H2能”或“CO 能”或“都能”或“都不能”),为什么_________
2023-04-29更新 | 68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物质的化学变化

试卷题型(共 26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填空与简答
4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化学与社会发展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化学实验
5
物质的化学变化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蛋白质  维生素的来源  油脂的来源  糖类的来源单选题
20.65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单选题
30.94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单选题
40.85证明空气及各成分的存在及性质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单选题
50.94常见仪器及制材的辨认单选题
60.65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  化学式书写及读法  常见盐的俗名、用途单选题
70.85人体内的常量元素  某些元素的缺乏症单选题
80.94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单选题
90.65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  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单选题
100.85高分子化合物  葡萄糖、淀粉的检验  羊毛、合成纤维、棉的鉴别  能量转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单选题
110.65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酸的通性  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单选题
120.94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单选题
130.65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实验  气密性检测  固体药品的取用单选题
140.65氧气助燃性及实验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  浓硫酸的稀释  盐酸的物理性质单选题
150.65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的涵义单选题
160.65氧气助燃性及实验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浓酸敞口放置的变化和现象  氯化钠单选题
170.65微粒的共性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元素的概念  酸的通性的微观实质单选题
180.85金刚石的相关知识  碳的氧化物的全面比较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甲烷单选题
190.65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单选题
200.65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控制变量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210.65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蒸馏填空题
230.65化学方程式含义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填空题
24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水的组成实验  电解水原理科普阅读题
250.65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盐类参与的反应流程题
三、实验题
220.6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氯酸钾制取氧气  氧气的制取中装置的选择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四、科学探究题
260.4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控制变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