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9-01-02 36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1. 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以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下列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B.生活生产中以原煤为原料
C.植被破坏,粉尘随风飘扬D.汽车排放的尾气
2016-11-28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2014江苏省无锡市南菁中学九年级中考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2. 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2019-01-30更新 | 739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卷)化学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5. 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在冰箱里放入活性炭,除去冰箱里异味
C.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CO中毒D.档案室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油画上的白色含铅颜料经过一段时间会变为黑色的硫化铅(PbS)。使其恢复为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H2O2),发生如下反应:PbS+4H2O2X+4H2O,其中X的化学式是
A.PbSO4B.PbSO2
C.PbSO3D.PbHSO3
2016-11-28更新 | 28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宜兴市和桥学区九年级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点燃纯净氢气产生蓝紫色火焰
2019-0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9.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转化实现的是(  )
A.CO→CaCO3B.Zn→H2C.HgO→O2D.CuO→Cu
2018-12-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0. 下面是某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知识B.环境保护与物质使用
进入深井—先做“灯火试验”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验纯
使用燃煤炉子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
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使用乙醇汽油
减少酸雨的发生—使用新型能源
C.微观粒子与物质的构成D.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组成水的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A.AB.BC.CD.D
2011-01-20更新 | 33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房山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1. 将CO2、CO、H2O、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最后剩余的气体是(  )
A.N2B.CO2和N2C.H2和N2D.CO2和CO
2019-0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2.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B.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C.此法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效应D.此反应有单质参加
2018-12-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3. 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相应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
B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碳隔绝空气加强热
C鉴别氢气和甲烷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D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把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A.AB.BC.CD.D
2018-1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4.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反应前6410116
t时刻32a
反应后042b48
A.a等于32,b等于1
B.甲是反应物,乙和丁是生成物,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C.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2018-12-24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15. (1)请用“H、O、C、S”等元素组成合适的化学式进行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②煤燃烧会生成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③常用作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__
④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
(2)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无中生有”:相同条件下,向A、B两个体积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充满无色的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如图1所示,抽开毛玻璃片,瓶口对紧,颠倒几次,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一会儿,观察到两瓶内壁附着淡黄色固体颗粒。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如图2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
②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了,原因是 ______
③已知:相同条件下,相等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等。反应完毕,瓶中剩余的气体为 _____
2018-12-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现有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识别仪器】写出仪器i的名称 ______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 ,上述仪器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一定用不到的是 _______ (填仪器编号),该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制取氢气,写出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3)若要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从 ______ (填“a”或“b”)导管通入,并用此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
   
(4)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绕成螺旋状,然后将其灼烧(2Cu+O22CuO)。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已略去夹持装置):
   
① 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_____ (填字母)。
A.收集到更多的O2 B.加快反应速率 C.没有影响
②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A~G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D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 _____ (填“E”、“F”或“G”)。
③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
2018-1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7. 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1)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2)甲醇化学式是CH4O,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甲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_____(填字母)。
A.甲醇(CH4O) B.乙醇(C2H6O) C.乙醛(C2H4O) D.甲醛(CH2O)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这样做有利于___________
2018-12-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科学探究题 | 较难(0.4)
18.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①CO;②CO2;③ 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M1M2△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M3M4△m2即(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 _____ (填“①”、“②”或“③”)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 △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69.89g65.49g△m1
烧杯+澄清石灰水118.9g122.6g△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 _______ (填“①”、“②”或“③”)成立。
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
原因二: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_______ (填字母)。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效果不好 D.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按本装置进行实验,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________
【定量分析】6克碳与一定质量的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完全被足量的石灰水吸收,可得到沉淀 ________ 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018-12-2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4
填空与简答
2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2
化学与社会发展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4
化学实验
5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水体的污染及保护单选题
20.6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单选题
30.85与爆炸和燃烧有关图标的辨认单选题
40.65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单选题
50.85活性炭的吸附性  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安全使用  火灾的预防及自救措施  常用的灭火器相关知识单选题
60.65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单选题
70.65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及描述  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单选题
80.65石墨的相关知识  简易净水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  蜡烛燃烧的实验探究及产物分析单选题
90.65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金属与酸反应单选题
100.65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安全使用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单选题
110.65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单选题
120.65单质和化合物的判断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单选题
130.65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单选题
140.65催化剂  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50.65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二氧化碳的用途  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填空题
170.65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流程题
三、实验题
160.4氯酸钾制取氧气  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万用瓶的使用
四、科学探究题
180.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