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 空气的组成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22548944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装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实验B中,观察到铜片上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说明滤纸碎片的着火点比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___________(填“低”或“高”)。
(3)实验C的结论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小于1/5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一种)
(4)实验D中,打开K,观察到短蜡烛先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同时观察到纸花变红,此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图1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B.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C.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D.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立即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他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       
A.木炭B.铁丝C.镁条

(4)该小组同学又查阅了以下的资料:
资料:SO2和NaOH在常温下反应生成H2O和易溶于水的Na2SO3.据此改进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此实验能用硫粉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
2022-03-25更新 | 70次组卷
【推荐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除去一定量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1)从测定原理上考虑,你认为可选择下列物质①炭粉②铜丝③蜡烛④白磷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与氧气反应。
可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完成下列问题:

(2)上图中由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你认为实验前有没有必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你的回答是___________(填“有”、“没有”)。若要检查该装置气密性。你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从安全环保角度考虑,本实验一般选择足量铜丝跟氧气反应。实验开始前注射器的活塞在15mL刻度处,玻璃管的容积是24mL(气球是瘪的)。测定玻璃管容积你采用的是___________法(填“直接”、“间接”)。加热时需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部分,实验过程中你看到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当看到___________现象时停止加热,直至玻璃管冷却。实验过程中要保证其中的氧气充分跟氧气反应,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装置冷却后,挤出气球内的气体,此时注射器活塞停留在7mL处。通过计算得知该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请你判断: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___________,密闭系统内气体物质的质量___________(以上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2-02-05更新 | 70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I、图1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前对铁丝的处理是:把一根光亮的细铁丝①___________,在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预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银白色固体②___________,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2)此反应的表达式(文字、符号均可)为___________
(3)细铁丝在空气里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这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___________,因此出现上述现象。
II、图2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4)实验过程: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此时出现的实验现象是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出①___________,发光,放热,产生②___________,生成白色固体。
(5)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1-11-15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