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南 七年级 期中 2022-07-24 10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 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将隋文帝列为 第85位。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的最大贡献
A.修建粮仓B.统一南北C.开通大运河D.创立进士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隋朝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多个粮仓,题1图中的含嘉仓是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窑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主要反映了隋朝
A.完成统一B.经济发展C.创立科举D.轻徭薄赋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公元626年

公元630元

公元641年

公元649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B.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2022-01-20更新 | 1028次组卷 | 3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4. 唐玄宗李隆基之父去世后,他不惜耗费国家财力的三分之一为其营建陵墓,使得这座皇陵极大地彰显了盛唐气象,尤其是陵园内的各种石刻雕像堪称唐代石刻艺术瑰宝。当时能支撑唐玄宗此举的时代背景是(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开元盛世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5. 唐朝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的昌盛。下列关于唐朝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
B.唐朝书法名家辈出,颜真卿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C.阎立本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有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D.唐朝的音乐和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2022-07-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唐朝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特别在宗教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各种诗欧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因素。材料说明唐诗繁荣的主要因素是(     
A.唐朝经济繁荣B.唐朝眼界开阔C.唐朝政治清明D.唐朝思想活跃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7.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⑤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8. 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八棱金杯(见图),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唐朝的矿冶工艺水平B.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C.唐三彩的制作工艺D.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2022-07-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唐代,全国各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四通八达。皇家出行的仪仗队伍、打猎归来的王公贵族、远道而来的西域商队、入朝觐见的外国使臣等,络绎不绝地穿梭于长安城中。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唐代(     
A.社会繁荣开放B.政局比较安定C.艺术精彩纷呈D.对外交流频繁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0.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这种情形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发生的?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尤其是黄巢起义后,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还有割据太原的北汉;南方地区也出现了九个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材料反映了(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形成于唐朝灭亡后
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五代十国战乱不休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面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表,由此可见宋代(     
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
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
2022-07-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毕仲游《西台集》:“王荆公以兴作之说歆动先帝,先帝信之而患财之不足也,乃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增加财政收入C.加强军事实力D.加强皇权专制
2021-03-31更新 | 1389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安阳市第二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4. 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其结局都是订立和约,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钱财以换取和平。针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南宋李焘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李焘认为“以钱财换和平”(     
A.有可取之处B.符合人民意愿C.是一种屈辱行为D.导致北宋灭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5.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契丹货币                    西夏符牌                  金代莲花纹枕
A.文字演进,源远流长B.经济发展,共同繁荣
C.民族交融,多元一体D.建筑艺术,独具匠心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6. 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城市商业日益繁盛B.乡村出现了草市C.各族政权交流频繁D.经济重心已南移
2022-01-20更新 | 560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7. 下列语句中,反映当时南方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B.“天下无事,时和年丰……几乎家给人足矣。”(《晋书·食货志》)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史》一书中写道:“北京和杭州两方的皇帝当然都认为自己是君临中国世界的正统的统治者。”这一观点体现了(       
A.辽宋并立B.宋与西夏并立C.北宋与金并立D.南宋与元并立
2023-08-24更新 | 73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2016-2017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北大教授张帆认为:“它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在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上,少数民族王朝有它自身的优势,更加能够切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下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是(     
A.设立西域都护B.设置节度使C.中央设宣政院D.设立“三司”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20. 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材料表达的含义是蒙古帝国的兴起(     
A.促进了欧亚经济的交流B.阻碍了欧亚经济的交流
C.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D.破坏了边疆各族的交流
2022-07-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二、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端点城市A是哪里? D指哪一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千里长河”的开凿目的。
(3)皮日休的观点正确吗?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2-07-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唐太宗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材料三   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是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三倍多。

——朱绍侯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采取的政策。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一变化最终完成于哪一朝代,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
综合题 | 适中(0.65)
2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历程简表(部分)

朝代阶段     
隋朝创立______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完善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②    24    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25    发展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改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三: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简表中①②③所缺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在选官依据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
综合题 | 较难(0.4)
26.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 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联”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指出材料三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指的是哪个民族?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27.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性)
2022-07-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5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20
综合题
4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隋的建立与统一单题
20.65隋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单题
30.85贞观之治单题
40.65开元盛世单题
50.8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60.65李白的诗  杜甫、王维和白居易的诗单题
70.65盛世经济的繁荣单题
80.65国际大都会长安单题
90.65衣食住行与精神风貌  国际大都会长安单题
10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110.65安史之乱和唐衰亡单题
120.65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30.4北宋的建立与统治单题
14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单题
150.65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金的建国与统治单题
160.85宋代商业单题
170.65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80.65南宋的建立与岳飞抗金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单题
190.65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单题
200.6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单题
二、综合题
210.65大运河的开通
220.65贞观之治  经济重心南移
23-250.65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科举制的完善(唐)  北宋的建立与统治
260.4唐朝的民族政策  辽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政权及与北宋的和战  元朝民族融合
三、论述题
270.65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