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四川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5-03 5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一、综合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 民为邦本,顺应民意、发展民生、凝聚民心对社会进步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传统】

材料一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期,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和孟子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民本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如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指出孔子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主张,以及西汉初期和唐朝前期践行民本思想的成效。
【历史镜鉴】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一天工作12~14个小时,每天四五点钟起床就匆匆赶到工厂去。吃早饭的时候机器继续运转,迫使工人边吃饭边照看着活儿。中午12点,工人们像刚从牛棚里放出的牲口,四散向家中奔去。午餐一吃完,他们又被牢牢地禁锢在一个拥挤不堪、肮脏龌龊的高温车间里不停地干活。他们居住的房屋低矮、狭窄、潮湿,然而,这种糟糕透顶的房子还不属于自己,他们每周还需付房租给房东。

——据郭伟峰《英国家庭作坊和工厂制度下劳工生活状况比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生存状况,分析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人民至上】

材料三   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全国有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七百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土地改革对农民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2020年11月23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至此,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又一重大胜利。

——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简史》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人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在关系的认识。
2023-05-29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容易(0.94)
2.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要求

材料 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改革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56年)》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土地改革的时间。
(2)你是否同意费正清所说的“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04-27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8世纪中期,在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于以前的革命。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这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的革命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这场“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的革命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综合题 | 较易(0.85)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材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材料记录的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言论?指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022-10-05更新 | 3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8课 百家争鸣-【帮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农村土地占有情况。并说说当时我国农民的愿望是什么?

材料二: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得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

第七条保护中农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地改革与以往的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有何变化。并指出土地改革后所有制?

材料三: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综合题 | 适中(0.65)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英国铁路时代到来,火车巨大的轰鸣声和冒出的滚滚黑烟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人们突然感到时间和空间都缩小了,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乡村的火车站也许只是一间遮风挡雨的棚屋,却仍然成为重要的聚会地点和公共空间。批评家认为铁路这种旅行方式是过于“民主”了。激进政治家约翰·布莱特认为,“难道铁路不是让三等车厢的乘客在旅行时甚至跟王室成员享有同样的速度吗?”

——摘自(英)阿萨·布里格斯著《英国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英国铁路时代到来对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事迹摘编

重要荣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重要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世界粮食奖
个人梦想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成功经验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3)材料三所描述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有哪些?
(4)综上材料,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何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题 | 适中(0.65)
7. 科技改变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型动力机的广泛应用,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向纵深发展。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编自刘少康《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的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及的“新型动力机”是什么?“历史跨入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国家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出现的问题。
(3)请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来说明材料三所论述的观点。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综合题 | 困难(0.15)
名校
8.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5周年,某校九年级(1)同学以“共产党政权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问题。……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节选

材料二

地点政权相关史实
瑞金中华苏维埃政府当时①思想在党中居导地位这导第五“围”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中央政权撤离瑞金,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
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边区政府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后,开展击战,负②战场的抗战,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1947年3月,在我的情下,中中央动撤离延安转陕北

材料三

图B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材料四

图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民族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

                                                                             ——陈远章《“强起来”的战略思考关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思考(三)》
(1)材料一图A中的根据地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高潮”到来的史实,并分析“革命高潮”到来的原因。
(2)请将材料二表格中①②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撤离”的不同结果。
(3)材料三图B事件发生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何种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民群众的声音”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4)依据材料四图C,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民族复兴的路线图”是什么?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出的理论成果。请总结党和国家百年发展历程的经验。
2024-03-04更新 | 82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综合题 | 困难(0.15)
9.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迁,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下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名梳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1866年,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的选举权,促使议会第一次讨论妇女选举问题。

——摘编自潘迎华、管佩韦《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

材料三   1792年英国妇女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第一本女权主义理论著作《维护妇女权利》。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通过斗争获得独立财产权的开始。

——吴庆宏《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并分析导致该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妇女为自身解放做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有何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因素。
综合题 | 困难(0.15)
名校
1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一 理论创新引领发展】
(1)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活动。结果有孔子、但丁、苏格拉底、马克思等思想家入选。请分别概述但丁和马克思入选的理由。
【探究二 科技创新提升国力】

材料:“世界工厂”的转移。

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
世界工厂英国美国
特点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2)根据探究二的材料,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如果你受邀参加此次博览会,你会看到哪些交通工具的相关展品?
(3)根据探究二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界工厂”是德国。(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作为主要能源的。(     )
【探究三 制度变革推动进步】

(4)请完善上面思维导图中空白处的信息。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
(5)《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这里的“它”体现了哪些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部分历史人物

达·芬奇

马克思

邓世昌

孙中山

爱因斯坦

李大钊

袁隆平

杨利伟

——整理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心中有榜样,行动有力量。作为一名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应该有一种精气神,以“榜样”激励自己奋发有为。请你预先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未来的新同学介绍自己的“榜样”。
要求:
(1)在卡片“共同精神品质”栏中写出所选榜样的共同精神品质;
(2)在卡片“榜样姓名”栏中填写三位具有共同精神品质的榜样的姓名,其中,第一位从表中选择,第二、三位从表之外的近现代历史人物中选择;
(3)在卡片“各自事迹”栏中分别写出反映这种精神品质的具体史实。

我的“榜样”

共同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榜样姓名:            各自事迹:
(1)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材料二: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他们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1)材料一中,起源于意大利的思想运动被称为什么?这场运动中的流行思潮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先驱是谁?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理论被称为什么?它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派我——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人情并使人们皈依我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即沿至目前臣等尚不知是否有人经过之路线航行。”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是寻找黄金。” “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的初衷和目的。”

(1)请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人物的代表作品。图一人物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向西航行的真实原因有哪些?
2023-12-08更新 | 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外国历史人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以下是他们收集的人物图片所组成的人物图谱:

(1)请从图中任选两位历史人物,分别简述其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
(2)请在上面人物谱中增加两位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作要贡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涌现的发明家的精神品质。
2023-04-24更新 | 9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蒙娜丽莎》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综合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2)材料二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思潮?材料三中说文艺复兴运动“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材料三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为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

——《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2022-09-09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帮课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综合题 | 适中(0.65)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卓越的戏剧家,他创作了《哈姆雷特》等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借助作品中的人物之口,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高贵,称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3》

材料二   18世纪,德国诞生了一位天才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一1827年)。《英雄交响曲》是他的代表作,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它用全新的风格,表达了贝多芬对英雄的理解,是一部不朽之作。该曲原本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请求,为拿破仑而作的,但在发表时,贝多芬得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便愤怒地去掉了拿破仑的名字。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材料三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一1910年)的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托尔斯泰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作品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任选其中一部,举例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三,指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的特点。
(3)综合三则材料,指出上述文学或艺术作品反映的时代发展趋势。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18. 有学者认为,发现人、发现女性、发现儿童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蒙娜丽莎》

(1)如上图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作品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这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

材料二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到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指出20世纪初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由于认识到现代社会需要高技术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因此,政府立法规定,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受教育而不是赚钱。例如,英国1881年规定,510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工业化国家的儿童能够接受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儿童接受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6-20更新 | 59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困难(0.15)
19. 在人类发展史上,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曲,推动了社会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先声】

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余秋雨《千年一叹》

   图1                                                图2
(1)请分别写出在恒河边思考和在爱琴海边思考的思想先哲的名字。请说出图1弘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反对封建要求自由的愿望?
(2)图2中所示的两位巨星共同创立了哪一科学理论?在此理论影响下,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什么?
【制度先河】

17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演变示意图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借助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3)17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演变是通过哪部法律实现的?俄国借助战争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是指什么事件?为何说俄国成了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经济先例】

列宁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图3
(4)在列宁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导致如图中美国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科技创新】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经济网

图4                                           图5
(5)材料中,“生产的革命”最先开始于哪个生产部门?英国能“技冠群雄”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6)图4人物的成就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图5所示的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来自于哪种机器?
综合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20. 体育运动反映社会风貌,见证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舍”这种体育场所和表演形式是宋代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市开展的体育项目有:棋类、蹴鞠、马球、登高、相扑、龙舟等。还描写了部分体育项目的赛制、服饰、器材、比赛奖品和体育人物等情况。

——摘编自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体育运动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在研究和整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时,发现了古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如:荷马史诗中的体育故事,雅典的摔跤学校、运动场、体育馆等。特别是雅典的体育精神——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讲究匀称而健美的体型,采用多样的运动形式和优美的技术动作,以及运动训练业余性和奖励重名誉而不重物质,更为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所赞许和憧憬。

(2)根据材料二,简述文艺复兴继承了哪些“古希腊体育的丰富遗产”。

材料三

五四运动后

中国的体育运动开始摆脱外国人的控制,独立自主举办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特别是女子体育运动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如:女子篮球、排球以及武术、体操表演等。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明确规定,学校各项课程“都以抗战为中心”,加强军事常识及操练(如射击、游击战等),加强锻炼体格(如赛跑、爬山、跳高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

外交上的突破,国际关系的改善,为我国全面登上国际体育舞台创造了有利条件。1979年~1986年间,我国体育健儿夺得230个世界冠军,打破和超过世界纪录152次。

——材料二、三整理自王其慧、李宁《中外体育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不同时期中国体育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6-23更新 | 77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年山西省晋中市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真题
21.    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会说话】

材料一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敦煌莫高窟的彩绘壁画和雕塑

(1)观察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说的话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打“错误”)
A.“我”出生在商周时期。(       
B.“我”身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全部使用了象形造字方法。(       
C.“我”身上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2)观察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让文物说话】

材料二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
【听懂文物说的话】

材料三   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

——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2023-05-29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真题
综合题 | 容易(0.94)
名校
22.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中的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
(2)它是哪个朝代制造的?
(3)这件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
23.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片中是什么文字?这种文字的载体是什么?
(2)这种文字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这种文字有哪些构字方法?
(4)这种文字与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有何联系?
2023-09-25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中学及湖东分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24. 随着央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热播,很多网民表示通过这一纪录片,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作为学生,热爱祖国必须对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了人类就有了历史,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2)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农业发达,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有哪两类典型代表?他们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
(3)传说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著名治水英雄是?该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通过什么制度来推选?
(4)我国有文字可考始于何时?这种古老的文字叫什么?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2022-08-14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东方文武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综合题 | 适中(0.65)
25. 利簋

关于商周更替的历史,最早仅在《尚书》逸周书》等文献中有零星记载,可信度一直受到质疑,直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镇出土利簋,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一   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意为:征服)商王纣

——《逸周书·世俘解》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益之商王纣于商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

——《逸周书·世俘解》

译文: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五枚天智玉佩戴在身上而纵火自焚。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娘(利簋)释文(改编)

(1)研究商周历史,利簋铭文属于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对比材料一、二、关于商周的更替,你认为可信的历史信息有哪些?
(2)利簋对研究中国历史有何价值?
2024-01-21更新 | 10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26.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墟位于安阳,美丽的殷墟,厚重的华夏。我们为先民创造的瑰宝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好好学习,发扬“工匠精神”,将先民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613月,国务院将殷墟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7月,殷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81011日,殷墟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材料二   司母戊鼎,1939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材料三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是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1)殷墟是商王朝的都城遗址,哪位国王迁都到此?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商朝以后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吗?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原因。
综合题 | 适中(0.65)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的演变

材料二   青铜器的最高制作成就全部表现在礼器上(祭器也是一种礼器)。礼器所显示的正是一种神秘的权力,以及强调了人的不平等地位的“贵贱”观念。因而所有的青铜礼器,它的美丽与精致都是狞厉的、恐怖的,它暗示着战争的酷烈、权力的慑人,象征着力量、控制、压迫、威严……权力、祭祀和青铜的神秘结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观念:统治是永恒和合理的。青铜是“永恒”的象征,这种物质材料难以轻易销蚀的物理特性,用于象征权力与压迫的永恒性,正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摘自周时奋《中国历史十一讲》

材料三   中华民族无论有多少种方言,但是汉字是唯一的,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依然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和古往今来的荣耀。汉字繁衍了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艺术,成为世界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只有方形汉字才能派生出篆刻艺术,把玉玺(xǐ)视为国家的权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是由于方块的形式,又派生出了印刷艺术。所以,只要汉字不消失,中国不会分裂,永远是统一的。

——摘编自张宝明《汉字在世界的威望汉字让中国人自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书写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述青铜“礼器”在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字的价值。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综合题 | 困难(0.15)
名校
28. 考古让中国悠久历史由史书记载走向实物研究,实物研究让史书记载成为信史,中国上下五千年的面纱正在慢慢揭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口店累计出土的石器数万件,种类齐全,从距今70万年至1.8万年都有代表性的器物。还留下了大量的曾经使用过火的灰烬,最厚的灰烬层超过6米。上宅遗址的文化遗存第2期年代距今约7000-6500年,为上宅遗存的典型代表,陶器、石器数量多,有石斧、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等用于砸击、研磨的工具。

——摘编自张志国《填补北京史空白的上宅文化遗址》

(1)考古发现是研究原始社会的重要证据之一。依据材料一,找出能够反映周口店遗址和上宅遗址生产力水平的证据。写出这些证据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

材料二   《史记》记载:“周武王之灭纣,疯召公于燕。”房山区琉璃河镇发现一座西周早期古城遗址和大量古墓,出土带有“匽侯”(“匽”即“燕”,燕国的国君)铭文的青铜器,据此判定这里是燕国都城故址。该地位于古代的南北大道上,最易接受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

(2)考古发现和《史记》记载印证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概括燕国都城地理位置的优势。

材料三   《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年—2035年)》提出,将以西周燕国早期遗存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于)北燕。

——出自《史记》

②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大墓,该墓葬出土了以克壘、克盉为代表众多文物。

③克盉,酒器,器高27厘米、长25.7厘米、宽16厘米,器身刻有43字铭文。

④克盉内铭文,大意是,周王说:太保(指召公),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克(召公的儿子)做燕地的君侯…
(3)将材料三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_
(4)二重证据法是把发掘的出土文物与文献的记载相互验证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请你依据该方法使用材料三论证“琉璃河遗址是燕国受封地”。

材料四   在殷墟“一片甲骨天下惊”,我国文字的发展有了源头……至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写法不同,造成政治文化交流障碍。秦统一字体为小篆,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血脉不曾中断。

——摘编自《从“书同文”到“语同音”》

(5)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概括统一文字的意义。

材料五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遂倾邻国而雄诸侯。

(6)依据材料五,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五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六

战国时期秦国四川地区水利工程

(7)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秦国四川地区水利工程的名字。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水利工程的影响。
2023-11-22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29. 【书写材料的变迁】

古往今来,中国文字书写的载体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字发展史。

材料一

   

——根据王镛《中国书法简史》整理

材料二

卡片A

据考古发现,我国现存最早的公务文书是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书,时间约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左右。甲骨取材容易,阅读较为方便,便于保存但书刻时难度较大。

卡片B

春秋至秦汉,木竹简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在纸张未发明前,它一直是既轻便又廉价的书写材料。同时期,绢帛(丝绸)也被运用于书写,但因造价较高,故不能取代竹木材料。

卡片C

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文书书写材料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纸张比之竹木重量轻而体积小,比之绢帛柔软而造价低。同时白纸显字,便于阅读,具备了各种书写材料的优点。直至现在,纸仍然是书写的主要材料。

卡片D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次浪潮的信息革命,电子技术异军突起。文秘人员可以不用纸和笔来进行文书起草、拟制与修改工作。电子计算机将占领文书书写材料这个新的阵地。

——根据陈惠生《我国文书书写材料的演变及其前景》整理

材料三   书写材料的演变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它的变革标志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再认识再开发。……纸张的大规模使用不仅催生出许多适合于纸的书写技巧,改变了不少文字的书写方式,还带动了笔墨等文房用具的改进,总体上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效果。可以说,纸张的大规模普及与使用是书法艺术走向成熟的主要推动力。而且在后世,书法从小字到大字,从横轴到立轴,从韵味到体势的追求,每一步背后也都有纸张改良之功。

——陈典等《纸为书用——论纸张大规模生产对早期书法艺术发展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将材料一中的文字书写载体实物按所属的历史时期先后排序。要求:直接填写序号。
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将其中的卡片与我国文字发展及载体演变基本特征一一对应。要求:卡片字母填写至相应位置。
原始古朴、源远流长:____________
推陈出新、文化传承:B、____________
科技引领、突破传统: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归纳我国文字书写载体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古今文字书写载体演变的原因,并概括书写载体的演变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
综合题 | 较难(0.4)
30.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成立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五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生产工具学习卡

材料六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从史料分类的角度,材料一属何种类型史料。通过材料一中的文物,我们能够获取河姆渡人哪些相关信息?
(2)材料二中图3代表了哪个朝代的手工业水平?请写出与图3铸造于同一朝代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图4的铜壶再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征伐的战争实景,请列举战国时期著名战役一例。
(3)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图片总结,这一时期朝代更替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材料三所示内容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派使臣出使西域的目的,并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
(5)材料五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生产工具学习卡,根据材料五,分别指出耧车和翻车功能。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6)材料六中描述的现象出现在何时?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可能会记载在哪一农业著作中?
(7)综上,你认为能够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试卷题型(共 30题)

题型
数量
综合题
30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中国现代史
1,2,5,6,8,29
3
世界近代史
4
世界现代史
5
中国近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综合题
10.65孔子  土地改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94土地改革
30.9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开始标志
40.85孔子
50.65土地改革
60.65籼型杂交水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7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80.1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土地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0.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100.1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110.6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近代音乐和美术——贝多芬
120.9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130.8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40.8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过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与新能源  瓦特改良蒸汽机
150.6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影响
160.6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
170.6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近代文学——托尔斯泰  近代音乐和美术——贝多芬
180.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城市化和维多利亚时代
190.15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瓦特改良蒸汽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第一国际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和特点
200.4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210.65青铜器   石窟艺术   甲骨文
220.94青铜器
230.94甲骨文
240.85青铜器   甲骨文
250.65武王伐纣  青铜器
260.65商汤灭夏  青铜器   甲骨文
270.65青铜器   我国文字的演变  甲骨文
280.15分封制  青铜器   都江堰  甲骨文
290.4青铜器   造纸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甲骨文
300.4河姆渡人  青铜器   铁犁牛耕的使用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