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古代史 > 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 古代日本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2777904
世界古代、近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上半叶由查理·马特发起的土地分配制度改革,国王将全国土地留下一部分作为王领后,将其余的分授给大封建主,国王成为封君,被分封的人就成为封臣。大封建主在获得土地以后,也将其中一部分划为自己直接经营的领地,其余的则再对中等贵族进行分封,大封建主成为封君,而受封者也成为封臣。这一级受封者也作为封君将部分土地分封给骑士,让其作为自己的封臣。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二,概括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此时的中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经济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即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

——井上清《日本历史》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两次改革是如何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展本国的?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终于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最大的瓶颈,俄国在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他的改革终被证明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井上清《日本历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如何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最大的“瓶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世界各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方式不尽相同。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西欧篇】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成尔斯著《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探究二东亚篇】

材料二   圣德太子派出的遣隋使,及以后的遣唐使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层面极其广泛这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加以吸收、融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日本自己的文字、制度、文学、艺术的时期。

——摘自陈钦庄等著《世界文明史简编》


(2)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这一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
【探究三西亚篇】

材料三   6——7世纪,阿拉伯半岛正处在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各氏族部落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只有把分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才能抵御外族入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废除阿拉伯半岛部落的多神崇拜。⋯⋯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非洲北岸及西班牙等地,并深入中亚、西亚,占领了阿富汗、印度西北部。8世纪中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大,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3)根据材料三,用材料中的话说明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2023-11-25更新 | 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源泉。在人类历史上,创新不只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还包括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破旧立新,还包括政治经济新体制的创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日历史相关史实(部分)对比表

项目中国唐朝时期(618907年)日本某次改革(从646年开始)
经济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分给小农耕种,土地为国有。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租庸调制:按丁缴纳定额赋税
政治中央三省六部制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设二官八省制
地方郡县制设国、郡、里三级

材料二   穆罕默德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哈里发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他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为了延揽翻译人才,以等重于译著的黄金支付稿酬。

材料三   生活在亚欧非三大洲的连接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1)材料一的表格里“日本某次改革”是指哪场改革?该次改革有什么特点?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三分析,古代阿拉伯人能够创造出光辉灿烂文化的原因。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孝德天皇面临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的局面……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侵入

——据《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材料   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则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日本和阿拉伯是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及各自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对欧洲社会有哪些影响。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2-09-30更新 | 3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