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王扫六合和中央集权的建立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9 题号:12822126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秦汉、隋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国家治理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客使图》(部分)

图片说明:图为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大唐盛世,四海升平,万国来朝。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使节时的“大国外交”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东罗马帝国、日本(或新罗)和唐朝东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三   975年,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选拔有才干的贫寒士子充实官员队伍。……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条即可)从思想方面分析为什么汉朝时“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对外政策。请列两例举唐朝对外交往史实。
(3)依据材料请你归纳北宋时科举制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大国崛起已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收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社会上先后产生了儒家、道家等学派,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2008年易中天《百家讲坛》第287期

材料二:严复认为要挽救中国,必须维新,要维新,必须大兴“西学”。他通过发表文章和翻译西方著作,无情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维新主张。严复虽然没有参加维新运动的实践,但是他对西学的介绍和宣传却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也为酝酿中的戊戌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朱汉国《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岳麓书社)

材料三: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材料四:每当改革开放处在关键时期,是思想解放廓清了认识误区……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由此引发的思想大解放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2014年4月14日康伟《以“三个解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当时思想领域上出现的什么局面?后来秦始皇采取了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什么制度?
(2)严复倡导大兴“西学”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后来戊戌变法中“鼓民力”、“开民智”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救国探索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材料中“海纳百川的学校”指的是今天的哪所大学?运动中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与欧洲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一脉相承?
(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哪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这次会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历史上的几次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作用?
2019-06-15更新 | 10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外历史的不同时期,对政治制度都进行调整、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由秦汉到明清专制统治的趋势如何?

材料四:1787年宪法的目标不是要建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政府体制,也不是要建立一个由精英来进行统治的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

——刘绪贻《美国通史》


(4)材料四中美国的政治体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2023-02-23更新 | 7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国学网


(1)据材料一,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影响。

材料三


——部编七上教材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谁首创的?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在这一制度中中央掌管行政的是哪一职位?其中在地方推行的哪一制度影响最为深远?

材料四   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采纳了谁的建议?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视采取了什么措施?
2019-11-29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