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早期国家与社会的变革 > 夏商周的更替 >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 武王伐纣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15519201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按照连环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_____
(2)图A和图C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
A:______;C_____

材料二



(3)材料一中的哪一历史事件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相符?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
(4)请分别写出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5)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6)最后结束了这一时期争战混乱局面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完成统一大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夏桀统治时期,他自诩为天上永远不落的太阳。老百姓指着天上的太阳骂道:“你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呢?我愿和你同归于尽!”《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封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栗……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材料二   秦朝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秦朝时死刑种类很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诛”和“连坐”等。人们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   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时天灾也似乎特别频繁。仅汉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在甲子年,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夏桀和商纣王最后被推翻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秦朝的统治导致的社会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巾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并指出此次起义产生的影响。
2024-01-08更新 | 1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


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三   “(轩辕)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四:夏、商、周三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夏、商、周政权是通过大规模战争实现的。

(1)根据材料一,写出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房屋结构名称。并说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居民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材料二、三中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3)写出周朝灭商关键一战的名称。我们从夏商周的更替中得到怎样启示?

2019-03-06更新 | 4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炎、黄两个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势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材料二: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材料三: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困拓展疆域。……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人教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出炎黄部落最终打败蚩尤部落的是哪次战役。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出公元前1046年的这场决战发生在什么地方。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
(3)请结合材料三,说出战国时期的两个主要战役的名称。
(4)材料四中的“破釜沉舟”典故出自于秦末的一次重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请说出这是哪次战役。打败秦军主力的将领是谁?
2019-12-10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