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 秦朝的兴衰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6 题号:16434030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   《北魏帝王出御图》表现的是以皇帝为首,以比丘(俗称“和尚”)为前导的男供养人出行行列。它融汇外来佛教艺术和中原汉族艺术风格,摆脱了北魏早期雕像深目高鼻、清瘦骨感的特点,代之以面貌方圆、神态安详的造像风格。


材料三   这幅拍摄于1947年春天的照片,记录了一个被后人称为“五一大会”的重要历史事件。当年423日至5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召开。这次会议上,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重要文件,选出临时参议会,并经参议会选出内蒙古自治政府,乌兰夫任主席。5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而采取的措施。试举一例简单说明西汉时期“西部贸易交流频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根据材料简析这一时期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内蒙古自治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得益于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4)根据材料四,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是指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文帝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 时常提醒百官劝课农桑。他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这样,农业得到较大发展,粮价大幅降低。汉初米一石值五千钱,文景时降到一石仅值数十钱至十余钱。

——高中教材 《中国古代史》选修

材料三 孝武(汉武帝)穷奢极欲……外事四夷.....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资治通鉴》

材料四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何时? 比较材料中秦汉疆域图,指出西汉开始对哪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的哪盛世局面?对西汉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认为汉武帝“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4)请写出材料四中《史记》的体例以及医圣的代表著作。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0-07-21更新 | 50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材料三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材料一有关的制度
(2)请从材料二“大一统的框架”中任选两种“大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在思想政治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种做法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之源】

材料一



(1)图一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二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思想之光】

材料二   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

——《孔子讨论文集》


(2)材料体现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的主要思想集中在哪部著作中?

材料三   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分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所提的建议,并分析其影响。
【史学之萃】

材料四   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粗俗),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

——摘编自《汉书·司马迁传》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不虚美,不隐恶”是对司马迁哪部著作的评价?该著作具有怎样的史学地位?
【交流之路】

材料五   丝绸之路从亚洲腹地、黄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汇集了北方草原骑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农业民族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又辐射向外,将世界几大古老文化圈,即尼罗河的古埃及文明,地中海、爱琴海的古希腊文化,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化,阿姆河、锡尔河流域的中亚文明等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挠系着它们结成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2022-10-11更新 | 2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