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 科举制的影响、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3 题号:16528231
自古以来,“考试”是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三   宋朝读书风气很浓,人们希望用勤苦来获得学问,再以学问来打通之门。

——萧子文《简读宋朝史》


(1)材料一中“改用考试的方法”的制度是什么?其确立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唐太宗对这种“考试”方法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材料三中为方便宋朝读书人“打通权力之门”,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上所述,谈谈这种“考试”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对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从汉代开始,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种重要的选举制度,即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自隋朝至清朝实行科举制,这是一种以考试取人的制度。中国最早的考试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地官》在“乡大夫”一职中记载,每三年考试一次,考察乡人的德行和技艺,从中选出贤德之人和多才多艺之人,任贤使能。而真正将考试选人制度化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有其自身的优点。

——聂菲磷《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理论与实践》

(1)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及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技术篇】

材料二   纵观中国历史发展轨迹,贯穿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其中必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要保持整个国家大一统的连续性,古代科技发明也要随着时代赋予它新的科技含量才能让国家立于不败之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文明的创新更是维持和巩固中国大一统性关键所在,重中之重。

——吴方意《浅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大一统性》

(3)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辉煌的时期,唐朝农民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的灌溉工具是什么?
(4)材料二中提及的“四大发明”在宋元时期有怎样的突破性进展?(不少于三点)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024-01-12更新 | 17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是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君主专制】

皇帝大权在握,是政权架构的核心。皇帝日常工作主要有:上朝、批阅文件、学习、巡视地方。

材料一 在古代,交通条件太差,出门非常辛苦劳累,大部分皇帝都是“宅男”。出远门较多的皇帝,首推秦始皇和隋炀帝。隋炀帝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四处巡游。607 年北巡,征发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以通驰道;征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609 年西巡,亲征平定吐谷浑,用计使西突厥泥橛处罗可汗降隋,设置鄯善等四郡,加强对丝绸之路的控制,使隋的疆域西边远及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尔羌河之西。炀帝每次游幸,“从行宫掖,常十万人,所有供须,皆仰州县”。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说说你对隋炀帝巡视地方的看法。

材料二 自洪武十七年(1384 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先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章奏,共有一千一百六十件。每件奏章里,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三千二百九十一件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从材料二可见,明太祖日均批阅奏章145件,非常辛苦忙碌。这与他采取的一项政治措施密切相关,这项措施是什么?目的何在?
【中央集权】
中央政府架构的基本原则是中央对地方“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人将这些措施图示如下:

(3)结合上述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
【官僚制度】

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创举,也是官僚制度的完善。

材料三



(4)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作用。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人和事。比如,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完善了科举制。请从忽必烈、康熙帝、雍正帝中任选一位,围绕上述三个特征,写出相关措施及其作用。
2020-07-14更新 | 14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   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摘编自360百科

材料三   宋代科举考试增设词科,“词”受到普遍重视,文学发展焕然一新。科举考试录取士者大幅增加,读书风气日盛。《三字经》《百家姓》等小百科全书成为宋朝幼儿启蒙读物,文明高度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四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汤因比《历史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大业”应是哪一皇帝年号?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初三位统治者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科举考试的变化对“文明高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
(4)材料四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谈谈明朝出现的“僵死的形式”对教育、选官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0-05-07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